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肥胖人士 莫让糖尿病矛头指向你

2011-01-05 05:55: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并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田成功教授认为,肥胖是糖尿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是因先天性或后天体内腺分泌胰岛素缺乏,或因胰岛素功能失调所致。这种功能失调导致血中葡萄糖浓度增高,从而危及体内很多系统,特别是对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影响最大。糖尿病主要分Ⅰ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其中Ⅱ型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5%左右,主要见于成人和老年人。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人1.7亿,到2025年将增加到3亿人。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2.6%,估计全国糖尿病患者达到2000多万,城市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与1996年糖尿病抽样调查资料相比,大城市20岁以上糖尿病患病率由4.6%上升到6.4%、中小城市由3.4%上升到3.9%。

  糖尿病危害巨大,主要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和高死亡率。

  资料显示,糖尿病是造成下肢截肢和成人新发失明的首要病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尿毒症、失明的危险性分别是其它患者的3倍、4—10倍、17倍、25倍。糖尿病人死亡率较非糖尿病人高11倍。全球每年死于此病的人数约为400万,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9%。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严重威胁,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造成劳动力的巨大损失和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世界各国糖尿病的直接卫生保健费用约占年卫生预算的2.5%至15%,造成巨大的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我国糖尿病的花费根据2002年一项11城市的调查结果推算,治疗该病及其并发症的直接医疗费约为188亿元人民币,约占总卫生费用的4%。糖尿病的流,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肥胖人士 莫让糖尿病矛头指向你

  肥胖是糖尿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我国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并且每年以10%的幅度上升。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南京鼓楼医院田成功教授认为,肥胖是糖尿病年轻化的重要原因。

  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的世界糖尿病日主题定为“糖尿病与肥胖”。糖尿病现已成为全世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发达国家被列为继心血管疾病及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中国目前大约有近3000万糖尿病患者。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调查分析资料显示,到2025年我国20岁―79岁的糖尿病患者将达4600万。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其疾病本身,更在于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危及人类生存质量的罪魁祸首。

  在长期肥胖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可高达普通人群的4倍之多。肥胖与Ⅱ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在任何种族、任何性别中均存在,尤其是腹型肥胖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更为密切,而中国人多为腹型肥胖。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一些发展中国家,30岁以下的人群中有30%-35%是超重和肥胖。在40岁以上的糖尿病病人中,约有70%-80%的人在患糖尿病之前就已经肥胖了。在Ⅱ型糖尿病人中,多达80%的人是超重或肥胖者。所以,当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时,就应当关心自己的肥胖及血糖状况了。而且,发生肥胖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机会就越大。

  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平均体重也随之升高,糖尿病患病率呈攀升之势。糖尿病患者不但在成年人中增长,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肥胖的儿童。我国儿童肥胖已达到流行水平,并使青少年Ⅱ型糖尿病发生率上升。儿童患糖尿病后的危害比成人更大,很容易在青壮年就出现并发症。现实向我们发出警告,肥胖已成为糖尿病年轻化、儿童化的重要原因。

  预防肥胖与糖尿病必须从小开始

  小时侯就发生肥胖的人,长大后多是一个大胖子。因此预防肥胖与糖尿病必须从小开始。

  儿童肥胖症在孩子未出生前就可能显现出来。现在孕妇普遍注重加强营养,而孕妇增重越高,新生儿体重越重,经常有超过4公斤的婴儿出生。因此预防儿童肥胖应当从娘胎开始。

  现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宝贝,在幼儿时,不少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惟恐小宝贝营养不足,不是给小宝贝喂这样,就是让他们吃那样,对小宝贝的食是有求必应,应有尽有。田成功教授说,其实这反而妨碍婴幼儿的正常发育和成长,造成因营养过剩而使婴幼儿过度肥胖,这是应该引起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婴幼儿的饮食应该定时定量,只要各种营养成分交错搭配,一般不必担心营养不足。相反,在孩子吃饱后不想吃时,家长仍像填鸭式强迫孩子吃,这样就导致小儿容量增大,饮食量增加,营养过剩。

  同样,儿童肥胖或超重与儿童运动减少、不吃早餐、食用高脂、高热量饮食(快餐)有关。有肥胖趋势的儿童常常吃得多、活动少。由于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生活方式趋向西方,饮食中高脂肪、高热量的东西大大增多,加上课业负担过重,使他们户外活动与锻炼的机会减少,发生肥胖又不加控制,进而导致儿童出现Ⅱ型糖尿病。

  健康的饮食和积极的锻炼是预防儿童发生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应按照小儿年龄的大小,合理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不要让孩子饥一顿、饱一顿,避免过于油腻、油炸食物及过多淀粉类食物,多吃素菜水果。同时应限制糖和零食,以防摄取热量过多。另一方面,要鼓励儿童多运动,加强体格锻炼,参加各种室外活动,增加体力活动时间和活动量,使热量的消耗与摄取大致相等。

  生活干预是防治糖尿病关键

  在糖尿病早期通常有代谢异常情况发生,其中肥胖就是主要身体变化,在这个阶段,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显得尤为重要,采取必要的生活干预手段是很好的办法。如加强锻炼,减肥并控制饮食等。另外,早期发现还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手段,尤其是中老年人应该定期到医院检查。

  对于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自查血糖含量也是有效防治的重要方法。通常来说,饭后两个小时的血糖浓度能够真实反映机体血糖水平,而不是空腹测量。

  其次,饮食治疗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一般糖尿病人每天摄入糖量不能超过250g-300g,相当于半斤左右的米饭的糖含量。此外,病人还应该多吃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以保证合理的热量。

  例如,豆制品、瘦肉、青菜等。

  合理饮食的原则是营养平衡、饮食品种多样化、科学计算总热量、结构合理、高纤维素、低盐、禁酒及禁甜食。

  药物治疗是肥胖与糖尿病防治的一种手段。一些减肥药物。可降低脂肪吸收,减轻体重,改善血糖血脂,但是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服用。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当适当运动。

  TIPS:餐后两小时测血糖较科学

  在家自己测血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监测餐后两小时血糖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当前的饮食、药物等治疗计划是否能良好地控制血糖,因此在监测餐后血糖时,只有和平常一样吃饭、服药,才能正确地反映出日常的血糖控制情况。有人特意在监测血糖那天停止用药是错误的。餐后两小时是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并且精确到分,用同一块表计时,不能从进餐中间或结束后开始计时。

  ●只要达到空腹血糖4.0 ~7.8mmol/L (70~140mg/ dl ),餐后两小时血糖6.0 ~10.0mmol/L(108 ~180mg/ dl ),任何随机时间血糖:10.0mmol/L以下(180mg/ dl ),同时又不发生低血糖,就可以认为血糖控制良好了。由于个体的差异,血糖控制目标也因人而异。

  ●血量不够、血糖试纸超过有效期、手指消毒酒精未干、未将血糖仪代码调到和试纸一样时,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在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而且血量足。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邱庆华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眼外伤等有丰富的手术治疗

  • 张银霞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从医近六十年年,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张献墀的学术思想,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皮肤科、妇科、内科疾病。尤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头痛、中风、冠心病、失眠、咳喘、脾胃病、气管炎,胆囊炎、肾病等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皮科疾病:痤疮、湿疹、荨麻疹、玫瑰糠疹、牛皮癣等疾病;妇科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更年综合症、血液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著。

  • 白小林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黄褐斑、痤疮、内科杂病的中西医治疗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