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该研究旨在明确新发T2DM患者降糖治疗个体化的预测因素。
在这一单中心研究中,261名新发糖尿病患者随机接受:(1)二甲双胍,随后是格列吡嗪,然后是甘精胰岛素,如果未能达到HbA1c<6.5%,或(2)二甲双胍/吡格列酮/艾塞那肽三联疗法。每位患者在治疗开始前接受75克OGTT检查。研究人员使用aROC方法确定预测治疗反应的因素。
39名患者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并维持治疗目标(HbA1c<6.5%),无需强化降糖治疗;54名患者需要在二甲双胍治疗方案中加用格列吡嗪;47名患者需要在二甲双胍加格列吡嗪的基础上加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OGTT检查期间的C-Pep120/C-Pep0比率是对治疗反应最强的预测因子。比值<1.78的患者更有可能需要胰岛素来控制血糖,而比值>2.65的患者更可能通过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来实现血糖控制。在接受三联疗法的患者中,HbA1c下降独立于C-Pep120/C-Pep0比率。
由此可见,葡萄糖负荷后空腹血浆C肽浓度的增加预示着新发糖尿病患者对降糖治疗的反应。C-Pep120/C-Pep0为新发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个体化方案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原始出处:
S Abdelgani.et al.Insulin Secretion Predicts the Response to Antidiabetic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ew Onset Diabetes.JCEM.2021.https://doi.org/10.1210/clinem/dgab403
擅长领域:各种肿瘤(如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脑瘤、膀胱癌、淋巴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慢性胃肠炎、肝炎、气管炎、哮喘、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痛风性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肾虚、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风后遗症)、失眠、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妇科月经不调、盆腔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各种皮肤病等疑难杂症。
擅长领域:肾炎、肾病综合症、尿蛋白、血尿、IgA肾病、肾衰、糖尿病肾病等
擅长领域:动脉疾病: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髂动脉,上下肢各段动脉等),各种动脉血栓形成,糖尿病足,大咯血;静脉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栓形成,肾静脉压迫综合症;其他动静脉疾病:各种动静脉漏,动静脉畸形,头面部、四肢、内脏等血管瘤,各种术后血管吻合口狭窄。肿瘤介入治疗范围:恶性肿瘤如头颈部癌、肺癌、肝癌和肝转移癌、胃肠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恶性骨肿瘤、椎体转移瘤、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恶性葡萄胎等;恶性腔道狭窄(包括食管、贲门、幽门、结肠和气管);梗阻性黄疸(胆管癌、胰头癌);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