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你被这十一个糖尿病用药谣言忽悠过吗

2017-12-08 04:08:19糖友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糖尿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用药误区,如用药随意、不遵医嘱等,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多,您千万要心中有数,别被这些谣言给忽悠了。

  糖尿病患者中很大一部分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用药误区,如用药随意、不遵医嘱等,大大影响了治疗效果。糖尿病患者用药误区多,您千万要心中有数,别被这些谣言给忽悠了。

  有症状才吃药

  有些糖尿病患者习惯根据自觉症状来估计血糖控制的好坏。由于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服药与不服药在一定时期感觉上差异不大,于是就认为不用服药也能控制好血糖。

  正解:事实上,只有在血糖显著升高时,患者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如果因无明显不适,就随意下调降糖药用量或干脆停药,往往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单凭饮食和运动就可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仅见于少数病情较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药物治疗。

  多了,加药量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三者缺一不可。临床实践充分证实,药物治疗需要在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配合下才能取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不把好饮食这一关,即使降糖药物再好,疗效也会大打折扣。

  正解:有些“糖尿病病友”对此不了解,认为用上药之后,多吃点也无妨,并试图通过增加药量来抵消多进食的后果,这是很不明智的。这样做的结果不利于血糖控制,不仅容易使身体发胖、加重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增加胰岛负担,加速B细胞的功能衰竭。

  降糖药物影响肝肾功能

  不可否认, 有些降糖药物确实可以引起肝脏转氨酶的升高以及胆汁淤积性黄疸,但仅见于个别患者,且不良反应在停药后即消失。总体来说,只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用药,其安全性还是有保证的,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不大,何况人的肝脏和肾脏有着强大的解毒、排毒功能,所以因担心降糖药损害肝肾而不敢用药实在没有必要。

  正解:其实,高血糖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相比,前者的后果要严重得多。糖尿病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医生往往会对病人的肝肾功能进行系统检查,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建议患者进行定期的肝肾功能检查。因此,临床上真正因降糖药物导致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的病例是极少见的。

  只吃药,不复查

  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糖,一方面可以了解病情控制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如消渴丸、优降糖、达美康等)的效果可能逐渐降低, 医学上称之为“药物继发性失效”。

  正解:有些患者不注意定期复查,觉得自己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

  为快速降糖,加大药量

  人体内环境对血糖骤降很难一下子完全适应,所以,控制血糖不能急于求成,应当稳步下降。有些患者为了让血糖快点降下来,往往擅自加大剂量,结果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反应,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不仅如此,超剂量用药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正解:因此,糖尿病治疗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地服用药物。

  药效不好,就换药

  患者服药后往往期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有些降糖药物疗效的发挥往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药效才逐渐显现出来。再者,每种降糖药都有最大有效剂量, 有时效果欠佳,或许是剂量不够。许多患者不了解这一点,服药没几天,对血糖下降程度不满意,即认为所服药物无效,急于换药。

  正解:事实上,有些降糖药(如胰岛素增敏剂)服至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佳的降糖效果。所以,不要轻易认定某种药物对自己无效。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血糖水平逐渐调整服药的剂量,服至该药的最大有效量时,血糖仍不下降或控制不理想,再改用其他药或与其他药物联用。频繁换药,难以达到药物的最大降糖效果,还可能造成血糖波动,甚至可能加速药物的失效。

  同类药物联合使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DPP-4抑制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

  正解: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另外,也很容易出现药效不增加,而药物的副作用却累加上去的情况。

  别人吃什么药,我就吃什么药

  糖尿病用药强调个体化, 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身体胖瘦、肝肾功能状况、年龄、血糖特点如空腹还是餐后血糖高等)来选药。所谓“好药”就是适合患者自己病情的药,并非新药、贵药才是好药,其他患者用着好的药未必另一个患者也适用。例如, 有位患病多年的糖尿病病人, 用优降糖效果越来越差, 血糖长期控制不好, 以至出现糖尿病肾病。后来他听别人介绍二甲双胍不错,就买来服用,结果用后不久,就因肾排泄二甲双胍代谢产物障碍,导致乳酸酸中毒昏迷入院抢救。

  正解:因此,用药需要个体化,而不能人云亦云。

  血糖控制好了,就停药

  就目前医疗水平来看, 糖尿病尚无法被根治,某些病情较轻的糖尿病病人, 经过一段时间正规治疗,特别是配合适宜的饮食控制,血糖降至正常,临床症状也暂时消失了,甚至不用药也可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此时患者往往以为自己的糖尿病已被治愈,于是放松饮食运动控制,甚至完全停药,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用不了多久, 患者的高血糖又会“ 卷土重来”。

  正解:在治疗时一定要遵照医嘱,不要相信那些所谓快速降糖、根治糖尿病的广告,应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也只有如此糖尿病患者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健康。

  药物吃了就完事,不管用法

  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类,各类降糖药的作用机理及药代动力学特点也不相同,因此,服用方法也不一样。服用方法不对,对疗效及安全性都会带来不良影响。

  正解:磺脲类药物(如美吡达、达美康等)需在饭前半小时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类(如拜唐苹等)需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华止等)最好在餐后服用,这样对胃肠道刺激小;噻唑烷二酮类(如文迪雅、艾汀等)则可酌情选用服用时间。

  寻找中药偏方够根治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都还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至于广告、媒体中宣称的中药能根治糖尿病,纯属无稽之谈,切勿盲目轻信。

  正解:我们知道,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就降糖效果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甜蜜医馆第2期:2型糖尿病,早用胰岛素助控血糖

绝大多数医生认为,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后别无选择的手段。但目前研究表明,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极具潜力的治疗手段,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助于长期血糖控制。事实上,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持有恐惧心理,该如何正确认识胰岛素?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孙雪英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技术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支气管哮喘、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衰、脑梗塞、脑萎缩、慢性肾功不全、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胰腺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病、肝硬化、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不孕症、月经不调。以及湿疹、痤疮等各种疑难杂症等。

  • 宋恩峰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各种肿瘤(如肺癌、胃癌、结肠癌、肝癌、脑瘤、膀胱癌、淋巴癌、乳腺癌、宫颈癌等)、慢性胃肠炎、肝炎、气管炎、哮喘、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痛风性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肾虚、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中风后遗症)、失眠、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妇科月经不调、盆腔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各种皮肤病等疑难杂症。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