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中药无毒,西药有害吗

2007-11-19 08:40: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我们的祖先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可以说,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中草药自然不会例外。且别说治病的药,就连我们司空见惯的营养物质也有“毒性”的一面。比如,糖是身体所必需的,但长期的高血糖也有“毒”;同理,脂是食物的重要成分,多了也是“害”。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糖毒性”和“脂毒性”。

  不宣传疗效,正是因为保健食品不具备疗效.它们只是食品,不是药品。而夸大宣传保健食品的疗效是不法商人在钻法律规定的空子。

  所以我们说.在食品中加入药品是非法的,希望用保健食品来治病的想法是不对的(会贻误病情和容易上当受骗)。

  “拜斯亭风波”

  相对而言,”西药”的不良反应是比较明确和易受控制的。

  现代医药每一个新品种从研发、生产到投入临床使用,都经过严格、反复的实验和论证以及数期的临床实验。药物的适应证、不良反应、禁忌证等都有明确的阐述,按照规定的用药剂量.在专业医生的处方下使用是有安全保证的。而在正式投入临床应用后,对药物安全性的监控仍继续进行。

  最近的例子有2001年发生的“拜斯亭风波”。  以首创“阿司匹林”而著称于世的德国拜耳医药公司,2001年将其降胆固醇药物“拜斯亭”(化学名西立伐他汀)撤出市场。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全球有52例因服用拜斯亭导致”横纹肌溶解”反应死亡的报告。在美国之后,2001年8月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并支持将拜斯亭撤出中国市场,并通知全国药品经营部门和医疗机构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拜斯亭。

  拜耳公司推出拜斯亭并非轻率和仓促的决策,药品上市之前已有2500名患者试用此药,前后进行过50多次研究;之后.又进行过包括1.5万人的疗效观察。拜斯亭的降胆固醇作用明确,效果显著。

  横纹肌溶解反应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严重损害。

  在使用拜斯亭过程中,患者出现肌肉损害的情况早巳受到严密观察,拜耳公司对拜斯亭的不良反应并未隐瞒,当美国患者大剂量服用拜斯亭或与吉非罗齐等其他降脂药物联合使用,出现肌肉损害的病例公布后,拜耳公司会同各国药品管理当局立即更改了药品使用说明,而且向医生们书面通告大剂量使用及两种药品合用的危险性。

  1 998—1999年德国拜尔药品研究所记录到了10例可疑情况,2000年记录到1 9例.直到该药被收回为止总计91名患者中有7例死亡.但其中只有3例被认为“可能”是拜斯亭惹的祸。在全球600万服用过拜斯亭的患者中.有52例横纹肌溶解死亡的报告指出可能与此药有关。

  药品有不良反应,从市场上撤回的事情并不少见,这本属于医药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可完全避免的现象。

  从拜斯亭风波,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现代药品安全管理的情况。专家指出,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药物的代谢途径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当一个患者同时服用几种需通过同一途径代谢的药物时,会发生通道竞争,结果可能导致药物积蓄,毒副作用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随之增加。

  拜斯亭被停用了,但是调脂治疗不可缺少。长期的血脂紊乱会引发心梗、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其他调血脂药物。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属于他汀类药物.其他的他汀类药物如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及普伐他汀在结构和药代动力学等方面每一种都各有不同。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异使药物的临床安全性显著不同。这些极少引起体内蓄积的他汀类药物现在被广泛使用。

  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恐惧

  看了这些有的读者会害怕,药品怎么有这么多不良反应?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安全用药呢?

  要知道,实际上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非常低。

  某一种药物只要被确认曾经出现过某种不良反应,一个由临床医生、药物研究人员、相关管理部门、药品生产商等组成的药物安全管理系统就会做出反应.会以论文、研究报告、药品说明书等形式,提醒医生和患者注意。

  安全地处方和运用药物疗法,是专业医生的基本训练和职责。在了解这一药物适应证和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医生会有针对性地给患者使用某种药物进行治疗并控制剂量,一旦发现有出现不良反应苗头,会随时停药或减药,一般不会出现事故。

  假如通过研究认定某种药物确实给患者造成严重危害,超过可控制的限度,主管药品安全的监督机构会立即停止其临床应用.并发布公告。在世界各国不同的时期,都有药物品种被叫停的例子,这也正是药品安全受到监控的体现。

  药品说明书正是在这种安全监控模式下产生的,它详细罗列了已经研究确定的药物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所以,某种药物的说明书中越是详细标明了不良反应的.越是证明这种药品经过比较科学详尽的研究,甚至可以说越是安全的。药品说明书主要是给医生看的,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是安全的。那些不法商贩兜售的“狗皮膏药”声称“包治百病,无任何毒副作用”,事实上它们很可能不但没有正面作用,反而引起很多难以预料的危害。

  药物是通过人体的生理生化反应发挥作用的。通常,一个药物在对治疗目标起作用的同时,也对人体内其他有相似功能结构的部位起作用。如果我们将治疗作用称为正作用的话,另外出现的就叫作副作用了。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应用,专业医生对已知药品的不良反应能够准确掌握并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配伍来解决。

  例如常用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已知其不良反应是清楚的和可以控制的。它能够抑制肝糖元分解,并抑制消化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达到良好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也因此二甲双胍具有消化道反应的主要不良反应。既然其药效和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已知,因此也就容易解决。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适应;改为肠溶剂型;使用小剂量并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都是解决其不良反应的好办法,能让适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获得良好的疗效。

  我们学习、了解医药知识,为的是能够合理应用,积极配合治疗.更好地解除病痛。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学会科学地认识它。“中药无毒,西药有害”的提法显然是不妥的。希望读者掌握科学的健康观念,趋利避害,健康为本。

  (杨京生编辑)

  主编点评

  读过此文,十分欣慰,好一篇难得的药物科普宣教佳作!

  作者在收集整理大量事实的基础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药物研制的一些典型例子,就大家十分关心又观念模糊的问题——“中药的毒副作用”发表了很好的看法。

  此文的观点正确,道理说得也够透彻。我们的祖先说得好:是药三分毒。可以说,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中草药自然不会例外。且别说治病的药,就连我们司空见惯的营养物质也有“毒性”的一面。比如,糖是身体所必需的,但长期的高血糖也有“毒”;同理,脂是食物的重要成分,多了也是“害”。这就是医生们常说的“糖毒性”和“脂毒性”。既然在特定的条件下,连糖和脂都是有“毒”的,更何况药物呢?

  因此,一种物质是否对身体有毒害都是相对的。除了要看它的本质外,可能更要看它是否属于生理需要和是否长期使用。没毒的东西用多了,用久了,也会有害。相反,为了防病治病,应用有不良反应的药物,那也是必需的。权衡利弊,药物的不良反应就可以——也应该接受了。

  中医药学是一门高深的科学,是我们的国宝。 虽然对中药的认识已有数千年之久,但人们对其毒副作用的认识还远没有达到完全的程度。探求未知,发现新知是我们发掘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任务。正因为如此,国家在大力支持这项事业的发展。

  大家也许会对药物的毒副作用问题一头雾水,觉得糊涂,这没关系,因为我们不是专业的药剂专家,也非药品监管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在药品广告和药品市场中都存在诸多问题,但我们只要信赖国家的药品监管部门和医务工作者,就大可不必担心了。

  任何药物都有服药时间和服药剂量的问题,加上个体的反应差异和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情况千变万化,不可一概而论。为此,建议大家在服用中药方面注意以下四点:

  一是任何中药都有不良反应,只有多少之差,不存在有无之别。因而,长期服用某种中药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是遵从医嘱。不要认为西药治不好的病,就一定可用中药治好。比如,西药对肝衰竭和肾衰竭显得无能为力,中药则会妙手回春?我看未必。

  三是必须认识到保健品不是药,有病靠保健品肯定不能解决问题,因为“不宣传疗效,正是因为保健品不具备疗效”。

  四是信赖药管部门和自己的医生。因为一个药物上市或一张医生处方都饱含着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无数的经验教训。有的病友自己读过药品使用说明书后什么药物都不敢用了,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用与不用都是在权衡利弊后决定的,医生已充分考虑到了。既有需要,那便放心用吧。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吴伟棋)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白小林主任医师西安市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黄褐斑、痤疮、内科杂病的中西医治疗

  • 周佩明副主任中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专长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及内分泌相关疾病的中医调治,对眩晕、头痛、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腰痛、关节痛、月经病、皮炎湿疹等常见病均有一定诊治心得。

  • 王孟庸主任医师深圳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用中医补肾法调理体弱善病者阴阳平衡,治疗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病,对营养过盛人群的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血证多年调研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