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马阿姨是个老糖友,已经有5年的糖尿病病史,一直打胰岛素治疗。马阿姨自认为自己比医生还神乎,经常跟朋友说,她已经摸透医生调整胰岛素剂量的规则,每次医生让她调整的胰岛素剂量正是自己所想到的剂量,不用医生自己也能调整。近半年马阿姨已经不再去医院看医生,每隔一段时间根据自身症状,自己调整胰岛素剂量。结果,这两天她感到饥饿异常,差点晕倒过去,被儿子紧急送往医院。医生告诉她,低血糖都是她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惹的祸”!
估计很多老糖友都跟马阿姨一样,有过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的行为。他们可能会认为胰岛素的剂量调节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不就是前天多打了几个单位,今天少打两单位的问题嘛!”其实不然,胰岛素的剂量调节是非常复杂和专业的问题,涉及到选择的胰岛素种类、剂型,胰岛素的治疗方法,血糖控制目标等一系列问题,而糖尿病患者对这些知识的了解大都比较片面,没有系统地掌握,一知半解的糖尿病知识非常容易让随意调整胰岛素剂量的糖尿病患者陷入危险的境地。
若要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应有多次血糖监测数值做后盾。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根据多次血糖测定结果来调整胰岛素剂量,尿糖可作参考。
餐前血糖高,增加下一日前一餐餐前短效胰岛素量;餐后血糖高,增加下一日本餐餐前短效胰岛素量;睡前血糖高,增加下一日晚餐前短效胰岛素量。餐前血糖低,减少下一日前一餐餐前短效胰岛素量;餐后血糖低,减少下一日本餐餐前短效胰岛素量;睡前血糖低,减少下一日晚餐前短效胰岛素量。空腹血糖高,增加前一日晚餐前或睡前中效胰岛素的量;若空腹血糖偏低,则相应减少胰岛素量。每次调整剂量不宜过大,3-4天调整一次。
尿糖受影响因素较多,适用于病程较短,并"肾糖阈"正常者。由于正常人肾糖阈为8.8~9 .9mmol/L,故当血糖在7.0~9.9mmol/L时,虽为高血糖,但尿糖仍阴性,因此测尿糖无法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整到治疗达标的要求。可根据前一天三餐前尿糖定性分别调整胰岛素用量。一般每增加一个"+ "应增补4U胰岛素。如尿糖接近"+"或"±",胰岛素用量宜慢调,一般3~4天调整一次,尿糖"—"可酌情减少RI用量,以防低血糖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胃口差、活动量增加较多等情况,胰岛素剂量要酌情减少。胰岛素的剂量调节涉及多种因素,患者应该密切监测血糖,并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或者患者家人,至少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是控制血糖,只要将血糖、血压、血脂长期稳定控制在比较好的状态下,就可以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延缓并发症出现,提高生活质量。而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血糖控制工作?为此,39健康网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李芳萍。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紊乱,运用经方诊治临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底、神经及其大血管病变,内分泌紊乱、痛风、不孕不育、月经病(闭经、痛经等)、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肿大、甲状功能减退等内分泌有独到的认知及治疗方法,另外如外感、咳喘、冠心病、慢性肾病、白塞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制性脊柱炎、牛皮癣、痤疮、慢性肠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抽动症,肿瘤化疗后综合症、鼻炎、副鼻窦炎、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及其他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等。
擅长领域: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急慢性并发症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心病、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等呼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