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自身胰岛细胞受到免疫系统攻击,无法生产胰岛素时,1型糖尿病发生;当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发生胰岛素抵抗时2型糖尿病发生。当大脑中掌管记忆的神经突触缺乏胰岛素时,是否有又一种类型的糖尿病发生?
在培养的海马神经元细胞中,1 μM胰岛素可以完全阻止ADDL诱导的树突IR缺失,表现为荧光增强(图1a和1b)。通过检测氧化应激水平的DHE荧光测试发现,在暴露于ADDL的海马细胞中,用胰岛素处理可减少细胞的氧化应激,表现为红色荧光减弱(图2a和2b)。
同样暴露于ADDL为期24小时,胰岛素处理过的神经元细胞(图3a)与未处理过的(图3b)相比,前者突触树突棘(绿色荧光标记)更多,突触结合的ADDL(红色荧光标记)更少(图3c和3d)。
阿尔茨海默病:你了解多少?
阿尔茨海默病(AD)是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记忆丢失并逐渐进展为严重痴呆。1906年,德国精神科医师阿尔茨海默首次发现了这种疾病。在随后的研究中,人们发现AD伴随着一系列组织病理学、分子以及细胞信号通路的变化。包括神经细胞死亡、神经原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聚集和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能量代谢改变以及慢性氧化应激等。有研究提示,在早期AD中,神经细胞对葡萄糖利用下降、能量代谢受损等均与胰岛素信号通路受损有关。
美国学者于2005年证实,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IGF-2及其受体在A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显着降低,而且降低幅度与AD进展程度相关。这样的结果把AD与胰岛素明确联系在了一起,也第一次提示“AD可能是3型糖尿病”的假说。相关论文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杂志》[J Alzheimers Dis 2005,7(1):63]。
ADDL的神经毒性作用
大脑中的神经突触和突触可塑性在记忆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神经元细胞都伸出轴突和树突,它们的表面布满突起状的树突棘。树突棘是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部位,而突触又连接了各个神经元细胞。在学习记忆过程中,突触可塑性常与树突棘的形态变化相伴发生。
1998年,美国西北大学的克莱因(Klein)等首次将AD的致病元凶“曝光”——由β淀粉样蛋白寡聚物形成的β淀粉样蛋白衍生的可扩散配体(ADDL)是一种神经毒素,可与神经突触结合,破坏其结构、阻碍其功能;突触与ADDL结合后,神经元细胞之间无法“沟通”,进而引起记忆丢失和相关的神经损害。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998,95(11):6448]。
大约一年前,Klein等又发现,神经元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IR)对ADDL非常敏感,进一步揭发了ADDL的“罪行”——ADDL可导致神经元表面IR数量减少,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进而导致神经元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发生胰岛素抵抗。相关论文发表于《美国试验生物学学会联盟杂志》[FASEB J 2008,22(1):246]。
胰岛素对神经的保护作用
在刚刚发表的研究中,Klein等发现,使用胰岛素可以防止ADDL与神经突触结合,对神经突触有保护作用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9,106(6):1971]。
试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胰岛素即可保护暴露于ADDL的神经元细胞表面IR(图1)。ADDL增加神经突触氧化应激,而胰岛素对这个不良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图2)。此外,胰岛素还可保护突触树突棘不受ADDL损害。在暴露于ADDL 24小时后,突触树突棘呈现严重受损,而胰岛素能够抑制ADDL诱导的神经突触树突棘变性(图3)。进一步分析表明,胰岛素的这些保护作用有赖于IR活性。采用IR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剂可以完全阻断胰岛素对抗ADDL的能力。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罗格列酮(胰岛素增敏剂)可以增强胰岛素对神经突触的保护作用。暴露于ADDL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在经过100 nM胰岛素和10 μM罗格列酮处理后,细胞与ADDL结合减少,树突表面IR丰富。
进一步分析发现,联合应用罗格列酮与胰岛素对神经突触的保护属于协同作用,而非叠加作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或者患者家人,至少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是控制血糖,只要将血糖、血压、血脂长期稳定控制在比较好的状态下,就可以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延缓并发症出现,提高生活质量。而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血糖控制工作?为此,39健康网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李芳萍。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糖尿病、糖尿病足部溃疡、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脑梗塞、肾病、肝炎、肺炎、呼吸道感染及各种并发症。坐诊地点:病房楼九楼糖尿病科
擅长领域:糖尿病、高血压病、甲亢、高脂血症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紊乱,运用经方诊治临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底、神经及其大血管病变,内分泌紊乱、痛风、不孕不育、月经病(闭经、痛经等)、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肿大、甲状功能减退等内分泌有独到的认知及治疗方法,另外如外感、咳喘、冠心病、慢性肾病、白塞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制性脊柱炎、牛皮癣、痤疮、慢性肠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抽动症,肿瘤化疗后综合症、鼻炎、副鼻窦炎、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及其他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