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胰岛素泵的应用,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方式,个体化地设定每天胰岛素的持续基础输注量和餐前合适剂量。这种泵注方法模拟了人体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性模式,从而能稳定良好地控制血糖,又大大减少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泵确实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昂贵的价格,使不少患者望而怯步。
如何使胰岛素的应用既贴近人体的生理性分泌状况,以理想地控制血糖,又能让患者在经济上承受得起呢?胰岛素类似物的问世,给人们带来了一片曙光。
市场上两种胰岛素类似物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胰岛素类似物,一种是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两个产品,其一是赖脯胰岛素,商品名优泌乐,是人胰岛素B链28位脯氨酸与29位赖氨酸互换而成的胰岛素类似物;其二称门冬胰岛素,商品名是诺和锐,用的是天门冬氨酸取代了B链28位的脯氨酸。另一种是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称为甘精胰岛素,商品名叫来得时,是人胰岛素A链羧基端末位的天门冬氨酸被甘氨酸取代,B链羧基端的31和32位连接了两个精氨酸而成的。别看这些小小的结构差异,却可明显改变胰岛素的理化特性,发挥出普通胰岛素制剂无法表露的优点,为我们的临床应用带来一次革命。
两药联合似一泵
我们知道,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由脉冲式低量分泌(基础分泌)和餐时迅速足量的峰值分泌(峰谷分泌)组成。这一依赖神经——内分泌系统精确指挥的生理性分泌模式,把血糖稳定调控在3.8~6.1mmol/L这较狭窄的正常范围内。理想的胰岛素治疗方法应该符合这一分泌模式。但以往临床使用的外源性正规胰岛素,不管是动物胰岛素还是人胰岛素,注入体内是以六聚体形式存在的,只有当六聚体分解成二聚体,再分解成单体时,才能被人体吸收,发挥其降糖作用。这一吸收过程较慢,血中胰岛素出现峰值的时间自然也晚,与正常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方式很不合拍,这就是为什么常规胰岛素必须提前在进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的原因。但与其“形似”的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由于理化特性的改变,则具有迅速起效的功力,能很快解离成二聚体至单体发挥作用,很好地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峰值分泌,适于餐时即时注射,并能根据具体进食量于餐后及时调整用量,更有效地控制餐后高血糖,减少并发症和低血糖风险,也显示出饮食、休闲自由安排的高度灵活性,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由于肽链上几个氨基酸的改变,导致等电点变化,其溶解度降低,六聚体更稳定,皮下注射后立即聚合被机体中和形成微颗粒,吸收十分缓慢,无明显吸收峰值出现,作用时间延长可达24小时,十分相似于人胰岛细胞生理性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很适合于胰岛功能衰竭需替代补充基础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很多临床研究都报道了甘精胰岛素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满意度较高,比中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安全有效。已有大型实验结果显示,晚间注射一次甘精胰岛素与餐前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合用,血糖控制更有效,低血糖尤其是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因此,长、短效胰岛素类似物的联合应用,或许说得上是珠联璧合。尽管并非白璧无瑕,但其功用类似于一个胰岛素泵。我们可以相信:两药联合似一泵!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作为一个糖尿病患者或者患者家人,至少会有一个概念,那就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是控制血糖,只要将血糖、血压、血脂长期稳定控制在比较好的状态下,就可以控制糖尿病病情发展,延缓并发症出现,提高生活质量。而有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如何做好血糖控制工作?为此,39健康网编辑采访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内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李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