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科研中的药物副作用不应夸张报道

2011-8-19    39健康网    韩林涛,蓝飞

核心提示: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对于媒体很“关心”的药物副作用的报道,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近期,针对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映报道层出不穷,如文迪雅导致心血管损害(点击进入文迪雅专题)、吡咯列酮可能导致膀胱癌(点击进入吡咯列酮专题)。很多患者对于糖尿病药物的安全性也开始提出质疑,甚至有患者已经主动申请停用药物。专家表示,媒体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没有错,但应该注意鉴别信息来源。

 

 
纪立农教授主持媒体发布会

  在2011国际糖尿病教育管理论坛记者交流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纪立农教授对于媒体很“关心”的药物副作用的报道,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药物副作用多是科研层面上的

  不应该针对临床夸张报道

  纪立农教授表示,如果不是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和FSDA(中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权威监管部门发布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最好别报道,否则容易引起误导。

  此外,针对一些在科研中可能存在的药物副作用,专家表示应该谨慎对待

  “药物副作用的确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是如果仅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夸大了科研中的副作用,将直接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依从性,甚至影响医患关系!”纪立农教授说。

  专家指出,科研过程中对待药物副作用是从科研角度来看待的,比如几千例、几万例患者中出现几个副作用病例,从科研角度即便只是个例,也是有研究价值的,但是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并不具备医学统计学意义,尤其是否会对患者产生远期效应,是法短时间估量的。

  纪立农教授说:“对于一些发表在论文中讨论的药物不良反应案例,很多是处于观察和研究阶段,并没有国家相关机构的认定,所以如果进报道容易引起对患者的误导,比如有些患者会自己停药,可能会对治疗产生不良影响。”

  在谈到和健康教育以及和媒体关系时,纪立农教授表示遇到媒体报道不全面或者不准确时,非常愤慨,希望媒体能够多发布正面的和科学的信息,让不科学的信息没有立身之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张蓝飞)

返回糖尿病首页 我来评两句

本文评论

(共-条) 查看所有评论>>
  • 正在加载评论……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