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糖尿病治疗中,针对性地选择降糖药物非常重要。医生在选择用药时非常讲究个体化,就是说医生要充分考虑这个患者用哪种药物最合适,用哪个剂量最合适,哪几种药物配合最合适,也就是说医生要充分考虑这个病人有哪些“与众不同”,合理选择药物的种类、剂量和剂型。那么作为糖尿病患者应该了解哪些问题呢?
首先要了解自己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选择。当然如今临床上绝大部分患者是2型糖尿病。
其次要了解自己的胰岛功能情况。通过胰岛功能的检查,了解胰岛素的分泌情况,有无胰岛素抵抗。如果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减弱,则应听从医生建议,使用胰岛素治疗;如果胰岛分泌功能尚好,可以选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如果存在胰岛素抵抗,可以选用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此类药物能从多种角度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要考虑血糖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不同,选药的方案也是不同的。血糖水平较高时,常选用速效和强效的药物,例如药效短而快的格列吡嗪常释片,或可以选用药效强而作用持久的格列本脲。餐后血糖较高时,常联合选用阿卡波糖,因为这种药物使淀粉、蔗糖、麦芽糖、葡萄糖及碳水化合物分解、吸收显着减少而降低1型、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
要考虑年龄,特别是老年朋友。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突出的变化是各种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减退,这就决定了要强调选用药性温和的药物,从小剂量开始,少用药,减少联合用药种类与数量,逐渐达到个体最适合剂量。例如,格列喹酮为短效促泌剂,药性比较平和,大部分代谢产物经胆道系统从粪便中排出,其代谢产物不具有降糖作用。又比如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适合用二甲双胍,也不适合用优降糖等长效促泌剂。
还要考虑体重水平。糖尿病朋友有很多肥胖患者,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肠吸收葡萄糖,增加周围组织利用葡萄糖,而起抗高血糖作用。因此可以用于经饮食和运动疗效不满意者,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需减肥的患者可列为首选药物。
此外,还要考虑患者有哪些其他情况。比如血压水平如何?心脏功能如何?肝肾功能如何?血脂水平如何?并发症有哪些?等等。当然,有时还要考虑经济问题。
所以,多了解一些降糖药物知识可以使糖尿病病友更清楚自己的用药特点,增加治疗疾病的信心。而糖尿病患者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为最佳选择,不要管别人用什么药,适合你的就是好的。
(责任编辑:张蓝飞 实习编辑:李贺)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糖尿病降糖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最典型的新药,针对胰高血糖素样肽进行作用的两种药物:诺和力(利拉鲁肽)和百泌达(艾塞那肽)和传统药物究竟有什么不同,糖尿病降糖药物真的是越新越好吗?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合并肾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眼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肥胖,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紊乱等。
擅长领域:中西医方法结合治疗各种内分泌代谢疾病,治疗糖尿病并发心、眼、胃肠、神经、坏疽等慢性并发症,对部分甲状腺疾病、痛风、高血脂症、肥胖病...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紊乱,运用经方诊治临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底、神经及其大血管病变,内分泌紊乱、痛风、不孕不育、月经病(闭经、痛经等)、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肿大、甲状功能减退等内分泌有独到的认知及治疗方法,另外如外感、咳喘、冠心病、慢性肾病、白塞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制性脊柱炎、牛皮癣、痤疮、慢性肠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抽动症,肿瘤化疗后综合症、鼻炎、副鼻窦炎、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及其他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