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NATURE子刊:“智能胰岛素贴片”控糖效果,在动物试验中得到证实
在第一期《医脉“药”闻》中,我们曾对“胰岛素贴片”(一种小型的、可穿戴的餐时胰岛素注射泵)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过报道。但实际上,此种类型的“胰岛素贴片”与传统注射笔没有根本性区别,注射胰岛素时仍需手动操作,本质上只是一种令胰岛素输送更便捷的可穿戴设备。
2020年2月3日,于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智能胰岛素贴片”在动物试验中取得成功,这种新型设备可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通过自动释放负载的胰岛素来平稳血糖。
这种“智能胰岛素贴片”的大小约相当于一元硬币,贴片上整齐排列着数百根可感知血糖水平的微小针头(长度不足1毫米)并负载胰岛素。佩戴时,这些微小针头可穿透表皮来感知皮下组织附近的血糖水平,并自动响应发挥类似胰腺的血糖调节作用:当血糖水平升高时,其会自动释放胰岛素进入体内,起到降糖作用;当血糖水平逐渐下降时,会减缓胰岛素的释放,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目前,“智能胰岛素贴片”调控血糖的能力已经在糖鼠和糖猪模型中得到了证实。并且,一枚硬币大小的智能贴片即可维持25kg迷你糖猪20个小时的正常血糖。研究人员提及,如果这种设备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得到人体试验的证实,将彻底改变患者的糖尿病管理体验。
二
美国FDA:因癌症风险,现要求减肥药氯卡色林立即撤市
通过对减肥药氯卡色林“上市后的研究跟踪数据”(n>12000)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此类药物的使用与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2020年2月13日,美国FDA发布通告,要求相关企业立即将氯卡色林撤市。
2012年,氯卡色林获美国FDA批准上市。作为处方药,其可通过增加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来帮助肥胖或超重人群减轻体重。2020年1月,在对“上市后的研究跟踪数据”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FDA曾发布公告提醒医护人员及大众关注氯卡色林可能带来的癌症风险。
虽然此类药物未在国内上市,但不排除肥胖患者通过某些途径获得此类药物并使用的可能性,在此提醒请立即停止此类药物的使用,运动和饮食控制才是减肥安全、有效的方式。
三
JAAD Case Rep:在CCCA患者中,外用二甲双胍表现出脱发治疗效果
2020年1月,于JAAD Case Rep发表的两则病例显示,在中心性离心性瘢痕性脱发(CCCA)患者中,局部外用二甲双胍表现出了明显的脱发治疗效果。
两则病例中的患者均为CCCA 4a期黑人女性,分别自40岁和50岁开始脱发,曾长期接受米诺地尔、曲安奈德、氯倍他索等药物治疗,仅获轻微改善,之后接受医生建议,选择联合外用10%二甲双胍乳膏治疗,4个月及6个月后,出现明显的头发再生效果。研究人员推测这可能与二甲双胍激活AMPK的作用有关。
需要强调的是,上述病例中患者的脱发类型与我国男性普遍关注的雄激素源性脱发非同一种类型,而二甲双胍是否有益于雄性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目前尚不清楚,切莫自行尝试。
四
NATURE子刊:补硒或带来多项甲状腺疾病治疗获益
2020年1月30日,Nature Reviews Endocrinology期刊发布了一篇涉及硒与甲状腺关系的综述,文中提及较低的硒水平可能是甲状腺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硒的补充可能促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改善眼部受累;纳入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患者的研究表明,硒的补充或可降低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水平,但是对于临床结果并没有显示出改善效果。不过由于缺乏相关研究的验证或研究结果不一致,上述结论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五
LANCET子刊:降糖药物心血管安全性的高质量证据
心血管并发症是导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以改善心血管结局为目标的治疗策略应为疾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势必需要高质量的证据来评估不同降糖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一项纳入数百项Meta分析的伞状回顾,为此提供了高质量证据,以下降糖药物或带来心血管风险/获益。
心血管疾病风险:格列美脲或增加卒中风险(RR=2.01),罗格列酮或增加心肌梗死(RR=1·28)、心力衰竭(RR=1·72)风险,吡格列酮或增加心力衰竭风险(RR=1.40)。
心血管保护作用:GLPA-1RA类药物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88)、心血管病死亡(RR=0·87)、心肌梗死(RR=0·92)、卒中(RR=0·84)、心力衰竭(RR=0·90)风险降低相关;SGLT-2i类药物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RR=0·87)、心血管病死亡(RR=0·82)、心肌梗死(RR=0·86)、心力衰竭(RR=0·68)风险降低相关。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我国目前有1亿糖尿病患者,可是你是否知道人到中年新发糖尿病有可能背后隐藏的是胰腺癌?糖尿病与胰腺癌究竟谁是因谁是果?两者关系有多密切?对于这一亿多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该如何警惕这个死亡率极高的癌症?看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陈汝福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