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abetologia:
胖得越晚,糖尿病风险越低
Key Point
肥胖毫无疑问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但“有多胖”和“胖多久”对于2型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最近的澳大利亚妇女健康队列研究评估了肥胖的发生时间和累积暴露时间对于2型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研究共纳入了1.1万名18-23岁的妇女,每3年随访一次,随访时间达19年。在随访期间,有162名(1.5%)女性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最初肥胖的患者出现2型糖尿病更多,超重的女性在随访期间体重继续持续增长,则2型糖尿病风险可上升至4.75倍(95% CI 2.43-9.28),最初就肥胖的女性体重继续增长则风险更可高达10.06倍(95% CI 4.69-21.58)。
研究还发现肥胖出现每晚1年,风险就下降13%(HR 0.87, 95%CI 0.79-0.96),肥胖的持续时间与糖尿病风险正相关(p< 0.0001)。研究人员指出,年轻女性出现肥胖的发生时间和累积暴露时间对于糖尿病风险有显著的影响,预防或者延缓肥胖的发生、减少肥胖的暴露时间能够降低糖尿病的风险。
[2] JAMA:
美国糖尿病大流行,亚裔人群患病风险不低
Key Point
美国西班牙裔、亚裔等少数族裔人群中的糖尿病患病率尚不完全清楚,最近的研究调查了这一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
研究纳入了7575名平均年龄47.5岁的美国成年人,其中女性占45%;65%为非西班牙裔白人,11%为非西班牙裔黑人,15%为西班牙裔,6%为亚裔,3%为非西班牙裔的其他族群。
结果发现,亚裔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9.1%,其中东亚组为14.0%,南亚组为23.3%,东南亚组为22.4%。其他族裔的糖尿病患病率在12.1%-22.1%不等,墨西哥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最高,可达24.6%。研究还发现,7.5%亚裔的糖尿病并未被诊断出来,其他族裔的未诊断糖尿病比例在3.9%-7.5%不等。研究人员指出,亚裔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和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颇高。同时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这一调查对于未来糖尿病治疗资源的分配很重要,并认为临床医生应考虑在亚洲人群中,从以较低的BMI阈值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
[3] JAMA Netw Open:
只补维生素D无法降低骨折风险,联合钙剂或有希望
Key Point
一个好汉三个帮,维生素D单枪匹马预防骨折不一定能行,但加上钙剂就可能有效!
最近的荟萃分析评估了维生素D和钙剂对于骨折的预防作用,分别纳入了单独使用维生素D或联合使用维生素D以及钙剂的研究。对11项观察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单独使用维生素D的情况下,参与者的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每上升10.0ng/mL,骨折的风险就下降7%(0.93, 95%CI 0.89-0.96),髋部骨折的风险降低20%(0.80, 0.75-0.86),对于骨折的预防可能有效。对11项随机临床试验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单独补充维生素D并不能降低骨折风险(1.06, 0.98-1.14)或髋部骨折风险(1.14, 0.98-1.32)。对6项联合使用维生素D和钙剂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参与者的骨折风险下降6%(0.94, 0.89-0.99),髋部骨折风险降低16%(0.84, 0.72-0.97)。研究人员认为,观察性研究和随机临床试验的结论相互矛盾,单独补充维生素D似乎不足以降低骨折风险,但联合使用维生素D与钙剂可能会有效。
[4]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快速血糖监测可深入了解患者血糖,提供个性化治疗信息
Key Point
快速血糖监测可以为糖尿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最近的来自澳大利亚的GP-OSMOTIC研究纳入了299名成年糖尿病患者,其中149名患者接受了血糖监测,150名患者接受常规诊疗。血糖监测组在每3个月的就诊之前需要佩戴血糖监测传感器5-14天,持续12个月;对照组则每3个月接受一次常规诊疗,在第12个月才佩戴传感器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发现,在6个月时,血糖监测组的HbA1c低于对照组(–0.5%, 95%CI –0.8%~–0.3%; p=0.0001);但是12个月时,两组之间的平均HbA1c估计值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8.2% vs 8.5%; –0.3%, 95%CI –0.5~0.01; p=0.059)。血糖监测组在12个月内达到目标血糖范围的平均时间百分比比常规护理组高7.9%(95%CI 2.3%~13.5%; p=0.0060)。
研究人员认为,在初级保健机构中可以进行专业的快速血糖监测。尽管HbA1c没有变化显著的变化,但这一手段可以深入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况,支持个性化临床护理。同时发表的评论文章指出,目前仅有不到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达到了指南确定的血糖目标,除了推广血糖监测设备的使用之外,下一步的可能需要关注如何培训医护人员正确解读和利用血糖监测数据,以改善患者的实际疗效。
[5]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LDL-c降低广泛地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Key Point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益处已广为人知,不过这一治疗的疗效可能受到基线胆固醇水平、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各种合并症的影响。
最近的荟萃分析纳入了52项随机临床试验,涉及超过32.7万名参与者。研究中使用了他汀类药物、ezetimibe、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抑制剂降低胆固醇。结果发现, 参与者的LDL-c水平每降低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就降低了19%(RR 0.81, 95%CI 0.78-0.84; p<0.0001)。在不同LDL-c水平的患者中发现了类似的结果,甚至在LDL-c水平低于2.07 mmol/L的亚组中也发现风险会降低17% (0.83, 0.75–0.92)。
降低LDL-c水平能够广泛地降低主要血管事件的风险,其效果与基线的LDL-c水平、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的存在无关。心血管风险较低且年龄较小的患者,通过降低LDL-c治疗可能降低更多的风险。未来的研究应该探索胆固醇水平较低、心血管风险较低、年龄较轻的患者接受这一治疗的获益。同时发表的评论文章认为,最能从LDL-c降低中获益的人群可能还是高风险的患者,将这一研究的结果纳入实践,或许能降低这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方便易得、可耐受、可负担的新型降脂治疗手段以及患者参与的治疗模式,能够让治疗决策更为明智和个体化。
[6] Diabetologia:
新药Praliciguat或可同时降糖降脂降压
Key Point
Praliciguat(IW-1973)是一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刺激剂,可放大NO信号,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最近的2a期临床实验探索了这一药物在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共纳入了26名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其中6名患者接受了安慰剂治疗,10名患者接受了1-14天每天一次40mg的Praliciguat治疗,10名患者接受了1-7天每天两次20mg的Praliciguat治疗以及8-14天每天一次40mg的Praliciguat治疗。结果发现,接受Praliciguat治疗的患者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24小时平均血压均出现了一定改善。安全性方面,仅出现了1例上消化道出血。研究人员认为这一药物有可能改善患者的代谢,值得进一步评估。
[7] Thyroid:
超声检查甲状腺癌不能预防甲状腺癌的死亡
Key Point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有所增加,但其死亡率仍保持稳定或有所下降,人们认为其中可能有过度检查的因素。
最近来自韩国的病例对照研究分别从美国甲状腺癌国家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选择了120例病例并匹配了韩国国家癌症筛查调查数据库中的1184例对照。如果将没有筛查信息的患者排除,那么是否接受甲状腺超声筛查对患者的甲状腺癌死亡风险没有影响(RR 1.44, 95%CI 0.68-3.05);如果纳入没有筛查信息的患者并估算缺失的信息,得出的结果依然认为筛查对于患者的死亡风险没有影响(1.13, 0.49-2.63)。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诊断时间和不同甲状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对这一结果均没有影响。
研究人员指出,在没有症状的成年人中进行超声甲状腺癌筛查无法降低甲状腺癌的死亡风险,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此项检查,但对于出现症状的患者仍有必要检查。
[8] BMC Pediatrics:
妈妈太胖,儿子变笨,像铅中毒了一样
Key Point
怀孕期间出现肥胖或体重增加过多可能对于后代的神经发育有不良影响。最近的研究纳入了368名非洲裔和多米尼加裔美国妇女,探索了女性怀孕之前的BMI,妊娠期体重增加以及儿童7岁时的韦氏智力量表的评分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女孩7岁时的智商高于男孩(99.7 vs 96.9),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上得得分也更高。在怀孕期间有23.9%的孕妇超重,22.6%的孕妇孕前就存在肥胖。仅在男孩中发现了母亲怀孕前的超重/肥胖与智商较低有关,但妊娠期体重增加与智商无关。
母亲怀孕前超重/肥胖的男孩7岁时的总体智商、知觉推理(perceptual reasoning)和处理速度(processing speed)上的得分下降。研究人员指出,母亲的超重/肥胖对于男孩的神经发育可能存在重大影响,这一因素的影响程度不亚于铅中毒,可能对于后代的早期认知和长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5月18日~20日,2012国际肥胖与代谢病外科论坛在广州举行,与会代表针对手术治疗肥胖和糖尿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擅长领域:擅长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上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垂体疾病(尿崩症、生长发育不良、性腺功能减退...
擅长领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的冠心病、脑梗塞、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末梢神经炎,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紊乱,运用经方诊治临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底、神经及其大血管病变,内分泌紊乱、痛风、不孕不育、月经病(闭经、痛经等)、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肿大、甲状功能减退等内分泌有独到的认知及治疗方法,另外如外感、咳喘、冠心病、慢性肾病、白塞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制性脊柱炎、牛皮癣、痤疮、慢性肠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抽动症,肿瘤化疗后综合症、鼻炎、副鼻窦炎、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及其他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