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肠促胰岛素类降糖药恐难取代传统药物

2013-08-24 13:00:16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几年,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一大类新药,以GLP-1和DPP-4为代表的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各大医药厂商的重视,自从“诺和力”和“捷诺维”横空出世后,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开始使用这一类的药物。

  近几年,糖尿病治疗领域出现了一大类新药,以GLP-1和DPP-4为代表的肠促胰岛素类药物的出现引起了国内外各大医药厂商的重视,自从“诺和力”和“捷诺维”横空出世后,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开始使用这一类的药物。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科研数据称,肠促胰岛素类的药物可能增加胰腺炎胰腺癌的风险。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郭艺芳就曾在其微博上形容: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开始独立调查肠促胰岛素类新药的胰腺副作用风险,希望只是虚惊,但更希望得到客观的结果,祝福此类新药一路走好!

  诚然,目前糖尿病治疗药物众多,不同的药物针对的患者群体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正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强调“个体化”的根本。但一直以来,糖尿病治疗药物除了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以及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似乎没有特别好的创新。肠促胰岛素的发现和药物的研发,改变了这一局面,也给患者和医生提供了一种新的抗击高血糖的武器。

肠促胰岛素类降糖药恐难取代传统药物

  郭艺芳主任曾用如下的表述来形容目前的糖尿病药物市场:永恒的双胍,不死的磺脲,偏安一隅的格列奈,风华正茂的糖苷酶抑制剂,垂死挣扎的噻唑烷二酮,风帆正举的GLP-1与DPP-4。甚至更有医学专家认为DPP-4可能在未来完全取代磺脲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管理学组组长郭晓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DPP4抑制剂、GLP1类似物和磺脲类药物在作用机制上是不同的,也正因如此,其药物的降糖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在目前所有的糖尿病药物中,通常认为磺脲类药物的降糖“力度”是比较强的,因此降糖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尤其是对于血糖很高的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类的药物降糖效果还远不及磺脲类药物;此外,目前肠促胰岛素类的药物因为是新药,价格也要比磺脲类更高,以目前的治疗情况看还不是所有糖尿病患者都可以负担得了。因此,专家认为简单说肠促胰岛素类的药物可以替代磺脲类还为时过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戴虹主任医师北京医院

    擅长领域:对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区增殖膜等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

  • 邱庆华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黄斑前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眼外伤等有丰富的手术治疗

  • 董彦敏主任医师深圳市中医院

    擅长领域: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肿瘤、高尿酸血症、痛风、高血压、高血脂等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导致的月经不调、失眠、痤疮及围绝经期和绝经期前后诸症。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