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一种病因复杂、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约有超过1亿成年人患病。在过去10余年中,我国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完成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随即对照临床研究,也开展了一系列真实世界的前瞻性研究,这些研究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领域提供了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循证医学证据,并为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在2016糖尿病年会(CDS)糖尿病流行病学专题研讨会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晓凌分享了我国2型糖尿病的两个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报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蔡晓凌
NEW2D研究:新诊断病人的实际管理和指南推荐存在差距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呈爆炸式增长。蔡晓凌介绍,针对2型糖尿病的防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牵头开展了《中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有效性评估》随访研究(简称“NEW2D研究”)。这是一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纵向的随访研究,旨在探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内的治疗模式演变和控制效果。
该研究主要针对年龄在20岁以上、在6个月内新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愿意参加所有的回访的患者,研究内容主要把新诊断的一些基线数据进行登记,在随访期3、6、9、12个月的时候,对患者的用药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生活质量评估等情况进行登记研究。此项随访病例研究总共入选了5770例患者,涉及全国6个区域(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中南),79家医院参与。
结论:
在基线期,有36.5%的患者达到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血糖控制宽松标准,只有24.1%的患者达到(HbA1c)<6.5%的严格标准。研究结果表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人的实际管理比预想质量要高,但是离CDS指南推荐的目标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级别对治疗目标达标的差异有显著性。
从检查手段和症状来看,30%以上患者是通过常规体检或者有症状来发现糖尿病。最常见的四个症状是口渴、疲劳、尿频以及明显的体重下降。
而在心血管并发症事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1年积累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8%,不算高。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分别约为1.4%、3.6%。最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疾病,而糖尿病肾病则是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
3BE研究:早期强化治疗有利于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不仅会影响糖类的代谢,导致高血糖,还会影响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导致脂代谢紊乱和高血脂症,从而导致血管壁损伤、狭窄,诱发冠状动脉硬化,发生冠心病。
蔡晓凌在会上介绍了纪立农教授领衔的另一项2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在具有高危心血管因素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及临床结局研究》。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B控制目标为: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血压水平:收缩压<140mmHg及舒张压<80mmHg;血脂水平LDL-c<2.6mmol/L(无论之前有无血脂异常病史或者当前有无接受降脂药物治疗。纪教授的3B研究发现,中国七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但是血糖、血压、血脂(3B)三个指标同时达标的患者仅占5.6%。
在3B研究之后,纪教授团队又进行了为期3年的延长随访研究(3BE)。该研究于2011年4月至2014年7月全面开展。入选人群从3B研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筛选,选择具有以下特征的患者:4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同时具有至少一个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疾病病史,65岁以上,超重或肥胖,微量白蛋白尿或蛋白尿,吸烟。根据随访时记录的临床特征,收集药物治疗及主要医学事件,随访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或者是随访前3个月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分析研究。
结论:
这是一项大规模的真实世界的研究,观察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及预后,是3B研究的延长随访研究(3BE)。
通过3BE研究,发现随访阶段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均有改善,但是和CDS指南推荐的达标标准仍存在很大距离。
这些病人尽管心血管危险因素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仍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为了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病风险,早期做强化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