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对于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来说,这句话就像“梦魇”一样。许多糖尿病患者长期用一种药物就会心里不安,感觉身体堆积了很多毒性。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薛耀明指出,并非所有西药都有肝毒性或肾毒性,擅自停药、换药的危害比药物本身更大。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薛耀明,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内分泌代谢病的临床、教学以及科研工作30年,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痛风、骨质疏松症等内分泌紊乱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治有独到之处,尤其是糖尿病难治性足病、甲亢恶性突眼的治疗。
2010年9月23日,欧盟药品管理局(EMA)发布信息,建议暂停文迪雅(罗格列酮片)的上市许可。同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文迪雅今后只能用于两类人群:无法通过使用其他药物控制血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以及目前正在使用文迪雅且效果良好的患者。
严格来说,糖尿病是个终身病,大部分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坚持长期药物治疗。但是“长期”一词却让病人对用药有了更多的顾虑,“文迪雅事件”更是让糖尿病患者都心有余悸。到底长期服药会不会有毒副作用?联合用药是不是更容易有副作用?一种药物吃多久就要换?如何避免药物的毒副作用?
薛耀明指出,事实上,老百姓对西药存在一个误解,认为所有的西药都有肝毒性或肾毒性,其实现在很多的药物本身不存在这个毒性这一说法。比如二甲双胍,药物说明书里写明肾功能不好者要慎用,很多患者就认为二甲双胍有肾毒性,其实不然。当患者肾功能不全时,二甲双胍不能经肾脏排出,在体内蓄积可能导致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但二甲双胍本身并不会损害肾脏,所以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是不太可能会损害肾脏的。
“如果因为担忧药物有毒性就不去用药,那么血糖‘失控’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这个所谓的药物肝肾毒性。”薛耀明如此提醒道。
在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时,与医生保持充分沟通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对药物毒副作用有疑问,还是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等,都需要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如果患者确实不适合继续使用该药物,医生也会根据病人情况做出调整,患者不要随便听信非专业人士所言就擅自停药、换药。(通讯员:吴剑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合并肾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眼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肥胖,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紊乱等。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紊乱,运用经方诊治临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底、神经及其大血管病变,内分泌紊乱、痛风、不孕不育、月经病(闭经、痛经等)、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肿大、甲状功能减退等内分泌有独到的认知及治疗方法,另外如外感、咳喘、冠心病、慢性肾病、白塞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制性脊柱炎、牛皮癣、痤疮、慢性肠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抽动症,肿瘤化疗后综合症、鼻炎、副鼻窦炎、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及其他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