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监测被国际糖尿病联盟定为糖尿病治疗的五大要素之一。对糖尿病病人来说,科学规范地进行血糖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控自身血糖变化,指导生活饮食、运动及用药,还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然而,我国作为糖尿病大国,糖尿病发病人数世界第一,但血糖控制状况却十分令人堪忧。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贾伟平教授指出,我国糖尿病血糖监测存在“五少”现象,而且由于血糖试纸无法实现医保报销,费用问题成为血糖监测质量的最大影响因素。
加强自我血糖监测
是医患沟通的重要桥梁
何谓“五少”现象?贾伟平教授指出,“数据少”是指医生看不到血糖监测记录和分析结果;“评价少”代表患者不确定血糖监测值的高低;“指导少”意味着医生较少指导患者解读自我血糖信息;“处方少”说明医生较少对血糖监测给出系统指导和处方;“行动少”表示患者不知道监测血糖后应该采取什么行动。
据专家介绍,《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自我监测血糖,但事实上很多患者在生活中往往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严格进行血糖监测。“没有定期、准确的血糖数据,“数据少”让医生无法对患者的治疗、用药、饮食等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指导。”
“血糖监测数据,是医患之间沟通的桥梁,这对患者和医生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贾伟平教授说,“患者要保证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而医生面对患者提供的数据,要给予系统的指导和处方,让患者了解这些数据背后的含义,帮助患者对监测结果采取正确的行动,科学地应对疾病、治疗疾病。”
监测费用:血糖监测质量的最大障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贾伟平院长,在刚刚过去的两会上,她代表糖尿病医务界提出将“血糖试纸纳入医保范围”的提案。她认为,血糖试纸一直无法实现医保报销,费用问题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质量的最大原因。
据了解,中国糖尿病患者中95%的患者是二型糖尿病,一型糖尿病患者不足5%,有研究表明,强化血糖控制可以使一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病变的危险性显著下降,可降低54%的肾病、76%的视网膜病变和60%的神经病变发生率,但同时也会使低血糖发生率提高3倍以上。
因此,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关键的一步。一型糖尿病需要每天规范监测4-7次血糖,以此决定胰岛素的注射量,但患者很难如此频繁出入医院,医生一般建议病人在家中自测。遗憾的是,目前只有在医院检测血糖才可以医保报销,如果在家监测,血糖试纸只能自付,许多糖尿病患者无力负担,以致SMBG无法实施。
贾伟平教授建议,政府在财力许可情况下,将血糖试纸纳入医保范围,不妨借鉴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每天提供4片免费血糖试纸,或予以部分支付。补贴“小小试纸”,或许就能让十分之一的患者在家免费监测血糖。
“二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庞大,但一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的,先将一型患者的血糖监测管理起来,对于他们长期血糖控制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贾伟平教授说。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7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症、痤疮、黄褐斑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
擅长领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紊乱,运用经方诊治临床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底、神经及其大血管病变,内分泌紊乱、痛风、不孕不育、月经病(闭经、痛经等)、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肿大、甲状功能减退等内分泌有独到的认知及治疗方法,另外如外感、咳喘、冠心病、慢性肾病、白塞氏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强制性脊柱炎、牛皮癣、痤疮、慢性肠炎、乳腺增生、前列腺炎、血小板减少症、小儿抽动症,肿瘤化疗后综合症、鼻炎、副鼻窦炎、艾滋病常见机会性感染及其他内科常见病、疑难杂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