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是人们熟知的血糖指标,它们都只能代表某一时刻患者的血糖值,而不能代表某一段时间内的整体血糖控制状态。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结合就难以解离。红细胞的生命周期为120天,只有等到红细胞衰亡,这种结合才会终止。所以,临床上检测到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客观反映了患者最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并不受一时血糖波动的影响,故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评估和并发症风险的预测有更高的参考价值,目前国际上已经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作为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是多少
糖化血红蛋白就是人体内血红蛋白的糖化比例,正常人的值为4%~6%,糖尿病病友因为血糖升高,因此其血红蛋白的糖化比例也会明显升高,超过6%。通过测定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血红蛋白的值控制的不好,很容易引起糖尿病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等,其实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并发症也是直接使糖友失去生命的隐形杀手,因此要好好地控制血红蛋白的值。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方法
一般来说,在2型糖尿病患病初期,医生会指导病人进行饮食控制,鼓励病人加强运动,并根据情况给予口服降糖药治疗;如果经过这些处理血糖控制还不满意,就应该使用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一般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如果仍不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达标,就要及时开始胰岛素治疗,一般首选加用基础胰岛素治疗。
理想的基础胰岛素应能够模拟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分泌,作用可持续覆盖全天24小时,而且平稳,无明显高峰或低谷,这样就能保证将全天血糖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且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目前甘精胰岛素等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能较好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胰岛素制剂。
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对早期启动胰岛素治疗不够积极。如在血糖长期控制不满意,甚至已发生并发症后再开始胰岛素治疗,则不但血糖控制难度增加,还更容易发生低血糖,造成很大损害。
糖化血红蛋白是金标准
反映血糖的指标有多种,如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间接反映血糖水平的尿糖等。虽然这些指标都能反映血糖水平,但临床意义还是有所不同的。
进餐使血糖波动
通过空腹血糖,我们能了解患者血糖控制的一般状况。空腹血糖高,意味着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能力差。餐后血糖高,则往往提示分泌胰岛素的储备能力差或存在胰岛素抵抗。除了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以外,餐后血糖控制满意,患者的空腹血糖大多是满意的。而空腹血糖控制满意的患者,餐后血糖却未必满意。
这是因为,进餐是一种负荷,保存有一定胰岛素分泌能力的患者,在基础状态下,由于一夜不进食,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是,只要一进食,胰岛素的作用就显得不够,表现出餐后高血糖。进餐的作用就如同上楼和负重。一个人平地行走不觉得累,但上楼就不行了,负重就更吃力了。
(责任编辑:张蓝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