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糖尿病性肾病发病(慢性并发症)复杂,为多因素所致,包括:血糖控制不佳,摄入过量蛋白质,高血压,脂肪代谢异常,红细胞变形,血小板功能亢进,肾脏血流动力异常,肾血流量增高,肾小球滤过压增高,肾小球内压增高。结构异常:肾小球肥大,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生长激素的胰高糖素分泌过多;遗传,吸烟等因素。其中以糖代谢异常引起的肾脏生化改变、血压异常引起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重要。
1.蛋白质非酶性糖基化
2.多元酶通路活性增加与MYO—肌醇代谢紊乱
3.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
糖尿病肾病中,肉眼所见受累肾脏,不论早期还是晚期,其体积均倾向于增大。肾脏表面可长时间保持光滑,终末期也可呈细颗粒状肾萎缩表现,与体积明显缩小并呈显著颗粒状的动脉硬化性肾病有明显区别。在组织学改变中,肾小球病变大体上反应糖尿病肾病的特征,其最初受累在系膜,基本病变是基底膜样物质增多,并侵占系膜细胞,同时,还有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
通常将肾小球改变的病理分为三种:
1.弥漫性肾小球硬化
3.渗出性病变(小叶周边,渗出物多有黏多糖和蛋白质,呈新月型)。肾小球入球动脉壁即有PAS反应阳性的物质,透明变性,伴尿蛋白↑,肾小管以近曲管直段的富含糖原的淡染细胞为特征(少见)。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肾病→肾小球基底膜厚度显著增加,晚期出现“虫蚀”缺损区,系膜基质也继续增加,侵占了小叶柄的中心,系膜细胞成分减少,形成的小结节大多无细胞成分,周围的毛细血管受到挤压,导致缺血而最终废用。
(责任编辑:张蓝飞)
(实习编辑:乌英)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妊娠糖尿病是女性高危妊娠的一个十分危险的风险因素,其对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有着非常巨大的不良影响。据国内研究报告指出,我国至少10%的孕妇会发生妊娠糖尿病,更有研究显示如按照2011年年底修订的国内妊娠糖尿病新诊断标准统计,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更可高达18%。专家普遍认为,妊娠糖尿病如此高的发病率很大程度上与国人在孕期不正确的营养饮食观念有关。那么在饮食营养方面如何做才能比较好地控制血糖,保护好孕妈妈和胎儿的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