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跟踪 15 年后,研究人员公布了 1.8 万中国人的长寿秘籍!

2020-04-14 00:18:52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别太胖、多吃鸡蛋、选择植物油让你健康长寿!

  1

  中国人多吃鸡蛋降低死亡风险,

  但别的胆固醇就免了!

  鸡蛋是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同时还富含卵磷脂和类胡萝卜素,被认为是健康饮食的一部分。然而,鸡蛋中的胆固醇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鸡蛋和饮食中胆固醇的摄入与人类健康和寿命之间的关系备受争议,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欧美人群样本,中国人的相关证据匮乏。

  不过,最近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可能并不需要为每天吃个鸡蛋而担忧胆固醇超标,多吃鸡蛋反而有可能降低死亡风险。研究发表在营养学杂志 Clinical Nutrition 上。

  这项研究基于 1991-2015 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 18914 名年龄≥ 20岁的成年人的数据,每年的调查均使用了 3 天 24 小时饮食记录来收集饮食数据,计算鸡蛋摄入量和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量的累计平均值。

  在平均随访 15 年后,共有 1429 人不幸死亡,研究人员分析了鸡蛋摄入以及饮食中的胆固醇摄入与中国人死亡风险的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鸡蛋摄入与总死亡率降低显著相关(P for trend<0.001)。与鸡蛋摄入≤ 1个 /周的人群相比,每周吃 1-3 个鸡蛋(HR 0.69, 95%CI 0.59-0.81)、每周吃 3-7 个鸡蛋(HR 0.68, 95%CI 0.59-0.79)、每天吃 1-2 个鸡蛋(HR 0.78, 95%CI 0.66-0.93),甚至每天吃≥ 2 个鸡蛋(HR 0.64, 95%CI 0.52-0.78)均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

  饮食中总胆固醇与死亡率无关,总胆固醇摄入最高的 1/4 人群和最低的 1/4 相比,死亡风险并没有显著变化(HR 0.89, 0.73-1.08)。总体来说,鸡蛋中胆固醇的摄入与总死亡风险成反比(HR 0.73, 95%CI 0.62-0.86; P for trend=0.001),而其他来源的胆固醇则增加死亡风险(HR 1.39, 95%CI 1.10-1.75; P for trend=0.01)。

  每天用 50 g的鸡蛋,也就是大概 1 只鸡蛋代替等量的乳制品、坚果/豆类或红肉,分别使总死亡风险降低 9%(HR 0.91, 95%CI 0.84-0.98)、7%(HR 0.93, 95%CI 0.88-0.99)或 8%(HR 0.92, 95%CI 0.86-0.98)。

  值得一提的是,用每天1只蛋代替禽肉(HR 0.93, 95%CI 0.85-1.02)或海鲜(HR 0.94, 95%CI 0.88-1.01)并不能降低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中国人吃鸡蛋可以降低死亡风险,鸡蛋应该继续成为中国人健康饮食指南中的一部分。中国人可能不需要担忧鸡蛋中的胆固醇对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但不应该从其他食物中摄入过多胆固醇。如果能用鸡蛋代替红肉等食物则对健康更有好处。

  2

  植物来源代替来源动物食用油,

  降低中国人死亡风险!

  各种不同的油脂对健康的影响大相径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对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和死亡具有保护作用,用这两种油脂代替饱和脂肪(SFA)和反式脂肪(TFA)同样有好处。

  烹饪用油是膳食中这些油脂的主要来源,最近研究就分析了各种食用油和中国人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发现植物油似乎更健康。研究同样发表在营养学杂志 Clinical Nutrition 上。

  这项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 14305 名年龄≥ 20 岁的成年人的数据,每年的调查均使用了 3 天 24 小时饮食记录来收集饮食数据,分析了植物源性和动物源性食用油的摄入与总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中位随访 14 年之后,共有 1006 人不幸死亡。这项研究分析了许多种特定油脂与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中国人常用的大豆油和色拉油,因此研究的结果对于指导中国人的日常饮食具有独到之处。

  结果通过比较每种食用油最高摄入量的 1/3 人群以及不摄入这种食用油人群的死亡风险发现,花生油(HR 0.59, 95%CI 0.47-0.74)、大豆油(HR 0.71, 95%CI 0.54-0.93)、芥花油(HR 0.76, 95%CI 0.61-0.94)、色拉油(HR 0.71, 95%CI 0.50-0.99)和其他植物油(HR 0.59, 95%CI 0.44-0.79)的摄入与死亡风险较低有关。

  不过,猪油摄入最多的 1/3 人群与不摄入猪油的人群相比,死亡风险并没有显著的上升(HR 0.86, 95%CI 0.70-1.06)这跟我们平时所说的猪油不健康似乎并不一样……

  每天用1汤匙的总植物来源的食用油或者其他植物来源食用油代替动物来源的食用油,分别使总死亡率降低 4%(HR 0.96, 95%CI 0.92-0.998)或 17%(HR 0.83, 95%CI 0.72-0.94)。不过,中国人最常吃的花生油(HR 0.98, 95%CI 0.93-1.03)或色拉油(HR 0.92, 95%CI 0.85-1.001)代替动物食用油的的获益可能不太显著。

  研究人员指出,用花生油、大豆油、芥花油、色拉油等植物来源的食用油代替动物来源的食用油或可降低总体死亡风险,但具体到某一种油脂所带来的改变似乎并不太显著。由于植物油比动物油还有更多的不饱和脂肪,而饱和脂肪的含量更低,选择植物油还可能与较低的慢性疾病风险有关。

  3

  每胖十斤死亡风险就增加11%,

  成年人真的不能太胖!

  越胖心血管疾病风险越高,高血压、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均会随着肥胖程度的严重而增加。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的结果还发现了肥胖与冠心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不过,除了已经长在身上的肥肉之外,成年之后逐渐增加的肥肉也是心血管风险和死亡风险的助推因素。最近的研究就发现,成年人每胖 10 斤,死亡风险就会增加 11%。研究最近发表在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上。

  这项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纳入了 23 项前瞻性队列研究、涉及 1093337 名参与者,分析了成年后的体重增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其中规模最大的两项前瞻性研究是美国的护士健康研究(NHS)和健康保健专业人士随访研究(HPFS)。其中 5 项研究来自亚洲,主要是日本人群中的研究。

  研究中记录到超过 50.5 万名参与者中的21316例心血管死亡事件,超过 11.8 万名参与者中的8799例心血管事件、超过 30.6 万名参与者中的 4226 例冠脉事件、超过 26.8 万名参与者中的 3162 例卒中事件以及超过 8.7 万名参与者中的 1834 例心肌梗死和 1153 例心力衰竭。

  分析显示,成年人的体重每增加 5kg,相应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 11%(RR 1.11, 95%CI 1.04-1.19),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增加 12%(RR 1.12, 95%CI 1.10-1.13),冠脉事件风险增加 18%(RR 1.18, 95%CI 1.04-1.32),卒中事件风险增加 8%(RR 1.08, 95%CI 1.04-1.12),心肌梗死风险增加 18%(RR 1.18, 95%CI 1.12-1.25),心力衰竭风险可能增加 5%(RR 1.05, 95%CI 0.86-1.23)。体重增加 0-5kg还比较安全,但增加得再多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急剧增加。

  研究人员指出,成年人的体重增加可能与较高的心血管风险相关,但单次的体质量指数( BMI )测量并没有考虑到体重随时间的长期变化。

  对于在成年期体重增加的评估比单次的体重评估更能反应参与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变情况,或许能够成为心血管风险预测的补充指标。

  换句话说:即使你原来不胖,日积月累的肥肉同样不会放过你!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千万别胖!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王曙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领域:内分泌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甲状腺等。

  • 潘慧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领域: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 蒋红玉深圳罗湖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深圳市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原副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原中医科主任。   诊治范围: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荨麻疹,暗疮,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不孕不育症,顽固性咳嗽,小儿消化不良,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养。主持和参与国家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5项获科技进步奖。编著主编与参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