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关注血糖变化就成了一门必修课,然而,空腹血糖、餐后一小时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低血糖……血糖参考值那么多,难道每一个都要测?
糖尿病患者到底看哪一个?一天测几次血糖最好?咱们一起听一听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袁宁怎么说。
(受访医生: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袁宁)
日常监测血糖,主要看两个值!
血糖参考值那么多,但实际上,日常采集指尖血监测血糖,不必每一个都测,主要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两个小时血糖即可。
袁宁医生介绍,测量空腹血糖主要是早上还没吃饭的时候测,餐后两小时血糖是指从吃第一口饭算两个小时后测的血糖。只有在医院做胰岛功能检查时,才需要做餐后一小时、餐后三小时血糖等参考值的测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患者的血糖最近波动比较大,高高低低起伏,不太稳定,也可以考虑加测三餐前的血糖,三餐后的两小时血糖,甚至在睡觉前或夜间也测一次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是另一个参考值,可以反映过去3个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糖尿病患者如果担心日常血糖监测的数据不准,可以每三个月去医院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单纯测糖化血红蛋白并不需要空腹,但因为这项监测往往和空腹血糖一起测,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去医院之前空腹。
糖友血糖若平稳,不必每天测血糖!
血糖的参考值很重要,测血糖的频率也有讲究。
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每天都要测血糖,袁宁医生提醒,如果患者某段时间内血糖比较平稳,不必每天都测。
“血糖比较平稳的话,可以每周固定时间测一次,比如可以周一到周五选择其中的一天测一下,周六周日选一天测一下。另外,也可以选择周一测一个空腹,周二测一个午餐前后的血糖,周三晚餐前后的血糖,这样轮流着测也可以。”袁宁介绍。
当然,血糖是否平稳不是患者凭感觉来判断,还是要参考患者的血糖值,大部分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餐后两小时控制在10是比较好的情况。
袁宁医生还提醒,如果患者比较年轻,血糖值可以适当严格一些,年龄大一些的老人或者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血糖范围可能适当放宽,如空腹血糖在8或10都可以,餐后10或12都可以。
日常监测血糖,别忽视这个小细节!
采集指尖血测血糖并不难,但如果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监测不准确。
袁宁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选择血糖仪除了选择靠谱的血糖仪,还要定期去校正,否则监测到的血糖值很容易不准确。如果发现血糖值和自己预想中的差别太大,如突然测到的血糖特别高,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血糖仪出了问题,另外就是建议医院抽静脉血监测一下,做一下对比。
日常在家监测因为是采指尖血,虽然创口比较小,但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感染的问题,消毒后再扎手取血,取血后要按压一会,再拿掉棉签。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疾病,其危害主要是由于高血糖而导致的急慢性并发症,而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当中,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是最为多见的两个,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而且手术之后往往效果很好。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其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肾病等急慢性并发症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肺心病、支气管扩张、呼吸衰竭等呼吸系...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肾、眼底、足、神经、胃肠、皮肤等并发症;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肢体疼痛、无力,糖尿病引起的心脏病变、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变、脑梗塞、眩晕;糖尿病引起的反复尿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甲亢、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等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病引起的高血压、低血糖症、骨质疏松症、痛风症、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内科疑难病症
擅长领域:擅长于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上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垂体疾病(尿崩症、生长发育不良、性腺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