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早期症状可不明显,且这些眼部病变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最少每年1次)上医院检查眼睛,包括视力和眼底检查。当视力出现下降时,则应及时上医院诊治,避免视力严重损害。
7、激光治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如果发现无灌注区和新生血管,就必须做视网膜激光治疗。即把激光光束聚焦在视网膜病变组织,以封闭渗出、出血及新生血管病变,改善正常视网膜血流的供给。一般局部光凝目的主要是封闭视网膜局灶性的无灌注区,阻止其范围扩大;全视网膜光凝,是在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后所做的范围更大的光凝。其目的是破坏患病的组织、阻止视网膜病恶化。一般全视网膜光凝治疗需分4次完成。2次治疗之间间隔1—2周。事实上,该治疗方法可以将严重的视力损伤减少60%。晚期增生期病变可口服或注射促血块吸收药物,等出血消退后能看清眼底时,再予以激光凝固治疗。眼底激光治疗后3个月要复查眼底荧光造影。以判断其治疗效果,如果无灌注区扩大或者发现别处的新生血管必须再补充光凝治疗。少数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包括一些接受激光治疗的患者,会因为眼睛内部大量出血而失明。现在,眼科专家可以去除眼睛中间部分的血液和疤痕组织,这项手术称为玻璃体切除术。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后,病人通常可以看得很清楚,并且可以自由走动。有些手术后视力恢复较好的病人可以重新阅读或驾驶。
预防
糖尿病人该如何“养眼”?
(1)糖尿病“养眼"的基础治疗
①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浓度,尤其是餐后血糖浓度一定要控制,若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在10.0毫摩/升以下,可大大减少或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②降压:高血压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并使病情加重,因此,早期发现并积极治疗高血压,也是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戒烟:吸烟可使血管痉挛,促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与烟彻底决裂。
④控制体重:体重超标时,不仅可使血糖浓度升高,也会加重心、肾负担,诱发高血压,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体重,体重超标者要注意减肥。
(2)糖尿病人“养眼”方法
眼部保健可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改善眼部营养状况、消除疲劳,对糖尿病患者保护眼睛大有益处。
①双目不久视:糖尿病患者在看电视、书报时,不可久视,稍感疲劳时应适当休息片刻,闭目静养1 0分钟左右,或采用远眺法,观看远处的建筑物、树木等,以保护视神经,缓解视疲劳。
②运目去眼疾:每日睡起时,端坐凝思,闭上双眼,将双眼旋转10~14次,紧闭少时,而后大睁。这种运眼之法,助于眼部的血液循环和神经调节。工作之余或办公休息时也可小试。
③按摩通气血:先闭目养神3~5分钟,继而双手搓热,用发热的手掌轻轻按住眼部,然后将手掌以顺时针方向运行5次,再逆时针方向运行5次,如此重复3~5次。每日进行2~3次,但眼底出血者不宜使用此法。
④熏洗明眼目:取桑叶1 0克,水煎取汁,先熏蒸眼目,待温时用干净手绢浸湿后洗浴双目,每日2~3次。李时珍言其“明目,长发",且桑叶又有良好的降糖作用,故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有效。
综上所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个病程长、发病缓慢而不易发现的糖尿病并发症。晚期的治疗效果往往很不尽如人意,最终导致患者失明,生活质量下降。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挽救视力、提高生活质量的重中之重。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定期进行眼科检查,才能防患于未然。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糖尿病血糖升高在短期内可能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但是在长期的高血糖状态下就会引发身体多个器官的并发症。眼部的血管对高血糖很敏感,因此,有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糖尿病眼病,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眼病的认识不足,甚至觉得治疗与不治疗差别不大,殊不知,这种态度所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擅长领域: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工作7年,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症、痤疮、黄褐斑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诊治。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肾、眼底、足、神经、胃肠、皮肤等并发症;糖尿病眼底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视力下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手脚麻木、肢体疼痛、无力,糖尿病引起的心脏病变、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糖尿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变、脑梗塞、眩晕;糖尿病引起的反复尿道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甲亢、甲减、亚急性甲状腺炎、慢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囊肿等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病引起的高血压、低血糖症、骨质疏松症、痛风症、肥胖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内科疑难病症
擅长领域: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合并肾病、周围神经病变、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眼病,高尿酸血症、痛风,肥胖,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内分泌紊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