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三种:即磺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的作用各具特点,用法也不同中。
磺脲类(包括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等)的作用机制是直接刺激胰岛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而起降糖作用,故这灯药物只对胰岛素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的2型糖尿病人有效。由于它们进入人体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刺激胰岛素细胞分泌胰岛素。因而服药时间宜在餐前半小时左右。
双胍类(包括降糖灵、二甲双胍等)的作用机制促进外周组织(如肌肉等)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和肠道对葡萄的摄取,从而使血糖降低,该药对血糖正常者不起降糖作用,特别适宜饮食控制效果不佳、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由于这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所有最好在餐后服用。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的作有机制主要通过延迟和减少肠道对淀粉的分解消化和吸收来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幅度,它们对糖耐量异常及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的病人尤其有效。这类药的用法是嚼碎后与第一口饭同服,若在餐前或餐后服用疗效就会大打折扣了。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近几年以GLP-1和DPP-4为热点的肠促胰岛素类新药物中,近段时间也传出新药可能导致胰腺副作用风险的消息。那么肠促胰岛素类药物是否真的会导致胰腺炎及胰腺癌呢?患者有是否可以使用这些药物呢?肠促胰岛素是否会取代传统糖尿病治疗药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