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糖友别忽视餐后血糖

2015-11-12 00:06:12生命时报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糖尿病属于“三高病”中的一种,患者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对空腹血糖关注的更多,众多例子表明,餐后血糖也不可忽视。

中国糖代谢异常的人群中约有80%为餐后高血糖,从最初的糖尿病诊断,日常的自我血糖监测,到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餐后血糖都扮演着极 其重要的角色。在由《生命时报》发起的2015年度“我和餐后血糖”糖尿病防治最佳实践征集中,许多糖友和家属分享了他们在控糖历程中与餐后血糖的故事。 本期起,我们将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6篇刊登,并请专家进行点评。

糖友别忽视餐后血糖

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

福建省漳州市 戴欢欢

去年的一次体检中,医生查出我的空腹血糖为9.5毫摩尔/升,尿糖(++++)。由于那时我对糖尿病的知识一知半解,也没有明显症状,我还不太相信自己得了糖尿病,也不愿意吃药,所以并没按医生的建议治疗。

我当时觉得,通过饮食控制加上一定的运动量,血糖就能降到正常范围。可十多天后,我开始头晕、站不稳,去医院一查,空腹血糖为9.7毫摩尔/升,血糖 没降下来,反而升高了。于是我开始遵医嘱服降糖药。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我认识到糖尿病主要的危害是损害心、脑、肾、眼等多个器官,从而引发各种并发症。从 这时开始,我开始认真对待糖尿病,并寻求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服药一个星期后,我的餐后血糖还是高达9.5毫摩尔/升,有时夜里还有心慌等症状。医生根据餐后血糖的数值和我的具体情况,判断目前治疗的药物对控制 餐后血糖并不理想,且易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调整了用药。又一个星期过后,我再次查餐后血糖,发现已经降到了7.5毫摩尔/升。这时我已经知道糖尿病是个 终生病,目前还没有根治的药物,并且懂得糖尿病并不可怕,关键是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压,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于是我根据医生建议,开始口服药物、打 胰岛素治疗。为了方便我平时监测血糖,儿子还给我买来了血糖仪。

我了解到,空腹血糖低,餐后血糖高。糖尿病人饮食不仅要考虑营养配比,还要考虑食物升高血糖的能力,也就是“GI值”。例如西瓜的GI值为72,而苹 果的GI值为36,吃西瓜血糖容易很快升高。于是我夫人从饮食上加以调整,用燕麦、荞麦粉、玉米粉、大豆、芝麻等加工成窝窝头,让我每天在早、晚餐前定量 食用,上午9︰30、下午15︰30、晚上睡前还吃点饼干水果。就这样,一个月后,我早上的低血糖症状有了明显好转,午餐后的血糖下降了,头晕减轻了,精 力也比以往明显好多了。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体会到:两年前我就出现的口干、犯困、体重减轻等症状,以及晚上睡觉时突然心慌、呼吸变快等感觉(我曾到医院查心电图没有发现问 题),都是因为我对糖尿病知识的一无所知而被忽视了,这使得我在糖尿病初期没有去医院检查,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糖尿病,要注意以 下几点:一是思想上要重视、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二是要及时检查;三是一旦发现,就要及早控制治疗;四是注意生活习惯,饮食营养要全面,主食不过量;五是要 有适当的运动。最后,只是调整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希望我的体会能给糖友们一些帮助。▲

全家合力控血糖

山东省泰安市患者家属 张作光

老伴今年六十八,高血糖快二十年。

餐后血糖隔天测,都没超过七点三。

不但血糖较平稳,还没任何并发症。

老伴血糖控得好,全家人人有功劳。

陪伴让她心情好,生活规律都把关。

顿顿都吃七成饱,早晚户外去锻炼。▲

控糖不能“单打独斗”

点评专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 杨文英

这两篇文章让我想起很多临床上类似的案例。《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讲述了一位糖友从刚查出糖尿病时不愿服药,认为饮食加运动就能控制病情,到正视糖尿病、 合理用药和控制饮食、监测血糖的故事。《全家合力控血糖》则从一位患者家属的角度,介绍了控糖需要从监测、心理、锻炼、饮食等多方面入手的经验。其中有些 方法值得学习,也有些问题需要大家注意。总结起来,无论是测血糖还是治疗、生活方式的干预,控糖都不能只靠一种方式“单打独斗”。

只关注空腹血糖,可能漏诊。《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一文中的患者通过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等指标,确诊了糖尿病。但他认为这时还能通过饮食和运动“治愈”,因此没有及早用药,影响了治疗。

这位患者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空腹血糖虽然能反映未进餐时的血糖水平,但只是糖尿病诊断的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糖代谢异常人群多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而常 规体检只查空腹血糖,可能有半数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被漏诊。确诊糖尿病,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很重要。如果想了解糖尿病控制的情况,餐后血糖甚至 比空腹血糖更重要。

其中,查餐后血糖最标准的方法是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即喝75克葡萄糖水后2小时测血糖。如果餐后血糖达到7.8~11.1毫摩尔/升(也称“糖耐量异 常”,英文缩写IGT),或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之间,就属于糖尿病前期。如果患者空腹血糖超过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 11.1毫摩尔/升,医生结合具体情况,可诊断为糖尿病。

只调整生活方式,不能治愈。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受到损伤,这个损伤是不可逆的,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调整生活方式有利于延缓病情进展,预防糖尿病并 发症。但如果和《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的作者一样,认为只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就能彻底治愈糖尿病,是不现实的。一旦确诊为糖尿病,需要遵医嘱及时、正确 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心理干预等治疗糖尿病。这方面,《全家合力控血糖》中描述的患者及其家属就做得很好。

虽然目前糖尿病不能治愈,但很多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控制得当,还可以逆转。一旦发现餐后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这个“警戒线”,就要积极从生活方式上干 预,例如少吃高糖高油食物、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对于难以坚持这些健康生活方式,或者仅靠生活方式干预难以将血糖降至正常水平的患者,必要时应遵医嘱服用 阿卡波糖等药物控制。

只靠糖友自己,效果有限。家属的配合在控糖中也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全家合力控血糖》的作者老伴近20年无并发症,离不开家属的监督和配合。首先,患 者隔天测一次餐后血糖,作者对老伴的血糖数值了解得很清楚,说明协助其管理监测和记录血糖的工作。不过,对血糖控制较为平稳的糖友来说,可咨询医生后,在 每周选一天测一次空腹血糖和3次餐后2小时血糖,形成一个血糖谱,这种数据可能更有参考价值。如果病情严重或者波动较大,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监测血糖的频 率。其次,家人对患者的陪伴,能给予适当鼓励,使患者对抗击疾病更有信心。最后,对饮食的控制和锻炼,也有助于控制血糖。这一点,《控糖离不开合理用药》 的作者家属也做得很到位。患者妻子制订了食谱,不仅保证了营养均衡、还丰富了食物的多样性。

希望各位糖友和家属能通过这两篇文章,发现自己在控糖工作中的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张昱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擅长领域:肾炎、肾病综合症、尿蛋白、血尿、IgA肾病、肾衰、糖尿病肾病等

  • 王曙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领域:内分泌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甲状腺等。

  • 周绎彬副主任医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内、儿、妇科和针灸科,在临床上长于膏、丹、丸、散、汤剂等剂形的使用,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高脂血症、脂肪肝、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面神经瘫痪、小儿高热不退症、厌食症、疳积症、各种营养不良症和痉厥症,以及妇科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不育,妇科各种炎症和疑难杂症,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和退变等,有独特疗效。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