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胰岛素应用最新研究与展望

2010-06-03 05:13: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因注射给药让许多患者产生畏惧心理,使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br>

  胰岛素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但因注射给药让许多患者产生畏惧心理,使其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为了减少不便和疼痛,医药界正在全力以赴投入研究,开发更新的胰岛素剂型及给药方式。目前有关新式胰岛素产品的研究方向,可归纳为3类:

  1.新的给药方式,例如:口服、吸入;

  2.改变药物代谢机制;

  3.改进注射手段,让使用者无痛;

  这是国际国内胰岛素类药物研究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非注射型胰岛素

  让胰岛素和其他药物一样成为非注射型药品,通过口服、鼻吸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免除注射,需要研究解决制剂吸收的问题。由于胰岛素本身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非常确定,而改变的是给药途径,因此吸收程度和速度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口服胰岛素

  胰岛素本身为蛋白质,口服后会被胃肠道降解破坏,所以常规胰岛素不能口服。口服给药受到胃酸、蛋白分解酶、大分子吸收、肝脏首过效应等影响,因此,口服胰岛素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选用惰性材料如高分子纤维素,制成了微小包裹球。这种小球在胃中不溶,保护胰岛素不被破坏。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可保持其生物有效性达到皮下注射给药的一半。

  2.加入酶抑制剂,将蛋白酶抑制剂与胰岛素一起包裹在小球中,可有助于提高胰岛素的吸收。

  3.加入吸收促进剂,将胰岛素与吸收促进剂同时给药,能进一步促进口服胰岛素吸收,其中的螯合剂能与肠粘膜上活性离子结合,造成膜通道通透性增加而促进药物在肠道吸收。

  国内外有关口服胰岛素研究报道虽然很多,但至今未见到实际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原因是口服生物利用度低、制剂的稳定性、质量标准等问题尚未解决。口服胰岛素的成功与否在于如何解决其在胃肠道的活性和稳定性,一旦成功将是胰岛素研究的重大突破。

  经肺吸入胰岛素

  胰岛素经肺吸入给药,是替代注射最有希望的途径之一。

  肺部特殊的生理构造是具有极大的肺泡表面积。此点优势具有决定性,使胰岛素这样的大分子药物吸收成为可能;药物可迅速到达;不必经过肝脏首过效应;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另外重要的一点,胰岛素在肺部吸收的速度快,符合内源性胰岛素的释放特征和人体的需要,并且可以在进餐的同时应用,而使用药更加方便。

  最新的进展是采用干粉剂型,其优于早先的液体气雾剂。干粉的稳定性好,保质期可达两年;干粉的载药量高,仅需吸1~3次即可满足剂量要求,而如果用喷雾则需深吸几十次。

  胰岛素吸入制剂在国外已进入第二、三期临床试验,一些制药公司的专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投入使用。此项技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其面临尚待解决的问题是:药物吸收的稳定性、成本高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等,通过临床试验和上市的时间尚属未知。

  吸入胰岛素相对于传统的注射方式的优越性不言而喻,且理论上颇具可行性,我们的医生和患者都在热切盼望中。

  其他非注射给药方式

  正在研究中的其他非注射胰岛素给药途径包括:

  *口腔喷雾

  *鼻腔给药

  *直肠栓剂给药

  *滴眼剂

  *透皮或口腔粘膜给药

  这些非注射给药途径都有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如吸收缓慢、药峰浓度低、生物利用度低等,均不能达到注射剂的效果,目前尚无法适合糖尿病临床治疗的需要。

  胰岛素非注射给药是医药界的重大和热门研究课题,其结果对糖尿病治疗产生深远影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正致力于相关的研究开发。

  先进的胰岛素类似物

  长期以来,改进胰岛素的药物代谢机制,使之更符合人体内分泌模式,减少副作用,制造更安全的注射用胰岛素,是研究的主流方向。

  自1921年首次成功提取,胰岛素研制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早期未纯化的动物胰岛素作用时间短,每天需要多次注射,而且有较强的刺激性,后来制成提纯的单组份动物胰岛素。1937年后,研究者使用碱性的鱼精蛋白合成胰岛素,使之延长作用时间,每天只需1~2次注射即可。

  但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存在差异,异体抗原性降低了它的效能。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又设法提取人胰岛素,解决动物胰岛素的问题。由于人胰岛素来源数量有限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到了70年代,研究者突破性地使用生物技术人工合成了人胰岛素。

  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合成人胰岛素的出现是胰岛素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这种合成胰岛素与人体提取的胰岛素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一样,是通过生物工程,在基因重组的生物体内实验室合成生产的。它没有异体抗原性,不会产生耐药,使用非常安全。

  通过不断的工艺改进,胰岛素有了不同规格:短效、中效、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有50/50、70/30等不同配比,为中效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的混合物,使用者不必再自己配制。

  最先进的胰岛素类似物

  最新一代的胰岛素产品,称为“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它与“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一样是通过生物工程合成生产的。之所以被称作“类似物”,是因为它是将人胰岛素的部分氨基酸作了修改,这种修改使其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2002年,第一个人胰岛素类似物在我国上市。

  一、10分钟起效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是将人胰岛素氨基酸链的B28位脯氨酸天门冬氨酸代替。原来胰岛素有聚集成六聚体的趋势,这种类似物的结构改变省去了胰岛素注射后由六聚体解构成二聚体,再解构成单体的过程,而直接以单体胰岛素的形式入血。因此,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能够在注射后被迅速吸收,注射10分钟后即可起效。

  这就使得患者在注射后可以立即进食。常规的短效人胰岛素起效时间是30分钟,原来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在餐前30分钟注射胰岛素,这需要患者自己严格的控制,实际上多数患者难以做到,而经常是在餐前临时注射。

  与常规胰岛素相比,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更好地模拟了生理性的人胰岛素分泌模式,能快速起效并快速恢复,因而也有效地防止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该产品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更快、更方便的选择。

  二、作用时间持续24小时的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一些制药公司还推出超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比常规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更长,它也是一种转基因来源的胰岛素类似物,主要用于24小时长期控制血糖。它可以与速效类似物联合使用,能很好的模拟正常人的生理性胰岛素分泌,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24小时理想控制。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甜蜜医馆第2期:2型糖尿病,早用胰岛素助控血糖

绝大多数医生认为,胰岛素治疗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后别无选择的手段。但目前研究表明,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是2型糖尿病治疗中极具潜力的治疗手段,早期应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有助于长期血糖控制。事实上,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持有恐惧心理,该如何正确认识胰岛素?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蒋红玉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固生堂国医馆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

  • 孙克平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甲状腺疾病、丹毒、前列腺疾患、下肢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 姚欣艳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