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糖尿病患者了解食品甜味剂

2009-01-13 08:3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无糖产品实际上可能比普通同类产品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无糖产品会比普通同类产品更容易引起血糖增高。

  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甜味剂有两种,含有卡路里的叫做营养性甜味剂,不含卡路里的叫做人工甜味剂或非营养性甜味剂。只有营养性甜味剂会对血糖产生直接影响,但您也需要注意食物中其他成分可能使用了人工甜味剂。

  营养性甜味剂

  世界健康网(health.icxo.com)蔗糖和果糖这样的单一碳水化合物是广为使用的营养性甜味剂;两者都会产生卡路里并影响血糖含量。

  糖醇(又称多羟基化合物)中含有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通常可作为甜味剂的替代品,特别是用于糖果中。虽然糖醇这个名称中包含糖和醇(酒精)这两个似乎都要禁食的食品名称,但从常识来看,糖醇既不是糖也不是酒精物质。对酒精的科学定义是“加工过的液体 ”。糖醇是由蔗糖、葡萄糖和淀粉(多糖)经商业生产和加工而成的液体。像水果和浆果这样的植物也含有天然糖醇。普通的糖醇包括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和木糖醇。

  另外还有一种糖醇,被称为氢化淀粉水解产物,它是先将玉米、小麦或马铃薯淀粉部分分解,然后混合,并在高温高压下加氢而成。因此,氢化淀粉水解产物中含有较高的氢化多糖以及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和木糖醇。它是一种糖醇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因为不会结晶而用于多种产品,特别是无糖糖果中。它也能与香料很好融合,可与低卡路里甜味剂一起使用。

  糖醇作为一个整体不能被身体完全吸收或利用,因此它们产生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比等量其他营养性甜味剂(如蔗糖)产生的要少。由于这个原因,它们通常被认为是已降低能量或低能量的甜味剂。但是由于它们不能被完全吸收,如果食用过量就会产生令人不适的副作用,例如痢疾、肿胀和胀气。

  人工甜味剂

  人工甜味剂是极甜的人造产品,广泛用于降低卡路里的食物和饮料中。它们被定义为非营养性甜味剂,因为它们向食物中添加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很少。由于如此少量的甜味剂就能使食物产生“甜”味,它们又被称为强力甜味剂。人工甜味剂主要包括 NutraSweet(阿斯巴特)、Sweet One(A K糖)、Splenda(蔗糖素)和 Sweet’N Low(糖精)。

  “无糖”产品

  饼干明明含糖,制造商又怎么能堂而皇之地将“无糖”的标签贴到上面呢?答案是:“含量极少”,也“ 合理合法”。“无糖”这个词指的是产品含糖量少于0.5克,并且这里的“糖”指的是蔗糖。的确如此。“无糖”仅仅指的是在产品中不含有食糖或蔗糖。制造商可以添加果糖和其他营养性甜味剂,而仍标榜“无糖”。

  因此,无糖产品实际上可能比普通同类产品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意味着无糖产品会比普通同类产品更容易引起血糖增高。很多无脂食物也如出一辙。它们每单位含有的脂肪量可能确实少于0.5克,但每减少一份脂肪,就可能会添加一份单一的碳水化合物。因此,一些无脂和无脂/无糖产品实际上含有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而且还会比普通产品更容易引起血糖含量增高。

  同样的,无糖食物也并非总是无卡路里、低卡路里或低单一碳水化合物。有些食物虽然在法律上符合“无糖”的定义,但是厂家还是会在其标签上列出所含糖分。牛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牛奶的食物标签上,您会看到一份牛奶含有13克糖。牛奶不含蔗糖或食糖。但是它确实含有一种称为乳糖的天然单一碳水化合物(糖)。因此,即使产品标有“无糖”,您也不能忽视其对血糖含量的潜在影响。

  检查标签

  仔细检查食物的营养标签,找出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的实际含量十分重要。查看任何产品时,您都可以在营养标签的中间部分找到关于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信息。

  在所有标签上,碳水化合物都是以克来计算的。正如您所了解到的,只要是等量的,所有碳水化合物对血糖含量的影响都是一样的。因此,可以使用食物标签来比较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以及纤维的总含量。

  一定要将等份量的食物进行比较。然后,选择一份最符合您的碳水化合物目标(您很快就会了解到)的食品。另外,餐前餐后或饮酒前后测量血糖,可以帮助您了解食物对血糖的影响。

  甜味剂分几种?

  以下是对每一种甜味剂的详细说明:

  营养性(含卡路里)甜味剂

  蔗糖(白糖):用途非常广泛,而且随处可得、价格便宜。

  葡萄糖:因为甜度较低,所以用途有限,主要用于糖果中,在高温时可以增加糖果的柔滑感。

  果糖:在冷液体中要比蔗糖甜;而在温热的液体和固态食物中,甜度与蔗糖相当。它能增强果味。

  蜂蜜:从营养学上来说,蜂蜜与蔗糖相似,它由蜜蜂从花蜜中酿出。味道十分独特,并且水分较高。

  乳糖:它是牛奶中所含有的糖,属于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结合形成。甜度不大,因此用途有限,但它经常作为“添加剂”与强力甜味剂一起使用。人们容易对乳糖产生不耐受性,特别是缺乏消化酶乳糖分解酵素的人,他们无法使葡萄糖和半乳糖单位分开。

  山梨糖醇、甘露糖醇: 它们属于糖醇,甜度大约是蔗糖的一半,这就限制了它们的用途。人体无法完全吸收它们,因此它们添加到食物中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比较少。由于这些糖醇不能被人体完全消化,所以大量食用会导致痢疾、胀气和肿胀。它们比蔗糖要贵。

  木糖醇和麦芽糖醇: 它们属于糖醇。两者都与蔗糖一样甜,用途更为广泛,特别是用于糖果和烘培食物中。它们不能被完全吸收,因此所提供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比较少。大量食用可能会导致痢疾、胀气和肿胀。

  氢化淀粉水解产物: 糖醇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它是在高温高压下,对多糖长链加氢后形成的一种非常稳定的复合糖醇。它广泛用于糖果中,并与低卡路里、非营养性甜味剂一起使用。

  非营养性(无卡路里)甜味剂

  糖精 (Sweet’N Low): 不提供任何能量,甜度是蔗糖的200到700倍,但有略苦的金属余味。

  阿斯巴特 (NutraSweet): 由两种氨基酸连接而成,加热时,氨基酸会断开,甜味就会大减,因此它只用于冷食和冷饮中。它的甜度是蔗糖的160到220倍,苯丙酮酸尿症患者不可食用。

  A K糖 (Sweet One): 一种由碳、氮、氧、氢、硫磺和钾原子组成的有机盐。甜度是蔗糖的200倍,且具有高温稳定性。

  蔗糖素 (Splenda): 由糖制成的唯一非营养性甜味剂。通过一种特别的方法,用三个氯原子替换糖分子中的三个氢氧根。 它作为糖的替代品使用,并且是各种甜点、蜜饯和无酒精饮料的添加剂。甜度是蔗糖的600倍。加热时甜味也不会减弱。


更多糖尿病最新资讯,请关注39糖尿病频道——中国第一糖尿病门户

(实习编辑:吴晓薇)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王志伟副主任医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动脉疾病:胸、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狭窄或闭塞(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髂动脉,上下肢各段动脉等),各种动脉血栓形成,糖尿病足,大咯血;静脉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门静脉血栓形成,肾静脉压迫综合症;其他动静脉疾病:各种动静脉漏,动静脉畸形,头面部、四肢、内脏等血管瘤,各种术后血管吻合口狭窄。肿瘤介入治疗范围:恶性肿瘤如头颈部癌、肺癌、肝癌和肝转移癌、胃肠癌、胰腺癌、肾癌、膀胱癌、恶性骨肿瘤、椎体转移瘤、宫颈癌、子宫癌、卵巢癌、恶性葡萄胎等;恶性腔道狭窄(包括食管、贲门、幽门、结肠和气管);梗阻性黄疸(胆管癌、胰头癌);良性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

  • 倪青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擅长领域: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功能减退、糖尿病足、糖尿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足,以及痛风、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内分泌性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 姚欣艳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