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HTN)是中风和痴呆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中风可引起脑损伤,导致认知功能障碍。此外,慢性高血压可诱发血脑屏障(BBB)的改变、血管重塑和区域脑血流的减少,进而导致除中风发生外的认知障碍。
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也较高,可能是由于血管改变、糖代谢改变和胰岛素信号传导可能导致神经变性。在患有高血压的T2DM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动脉重塑、血管炎症和内皮功能紊乱的进展更为剧烈。
据报道,T2DM和HTN并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中风和痴呆,因此血压控制是这些患者的一个重要问题。适当的HTN控制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痴呆症的风险。除了高血压药物的血压控制目标外,降压药物在预防HTN患者中风和痴呆的类效应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根据指南,推荐使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T2DM患者的HTN,以保护肾脏。此外,降压药物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胰岛素抵抗(IR)和抗炎的影响。
除了对这些患者的降压作用外, ARB具有调节RAAS的作用,并可能对认知能力产生多类保护。然而,与其他ARBs相比,使用替米沙坦是否与T2DM和HTN患者更好的临床认知和血管结局有关仍是未知数。
为此,来自台湾长庚大学的心血管专家开展了相关研究,旨在比较使用替米沙坦与使用其他ARB在东亚T2DM和高血压患者中的长期结果。结果发表在最新的PLOS Medicine杂志上。
1997年至2013年间,研究人员从台湾国家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中确定了2166944名T2DM及ARB的HTN患者被纳入研究。65511名符合条件的患者被分为两组:替米沙坦组和非替米沙坦ARB组。主要结果是痴呆症的诊断。次要结果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和有症状的缺血性中风(IS)的发生和全因死亡率。
替米沙坦和非替米沙坦ARB组分别有2280名和9120名患者。替米沙坦组的患者痴呆风险降低28%(替米沙坦与非替米沙坦ARB:2.19% vs 3.20%;HR=0.72;95%CI,0.53-0.97)。以IS为竞争风险时,替米沙坦组的痴呆风险更低(HR=0.70;95%CI,0.51-0.95),全因死亡也更低(HR=0.71;95%CI,0.53-0.97)。
此外,在长期随访中,替米沙坦使用者的任何IS风险较低(6.84% vs 8.57%;HR=0.79;95%CI,0.67-0.94)。
目前的研究表明,在东亚人群中,高血压T2DM患者使用替米沙坦可能与较低的痴呆和任何IS事件风险有关。
参考文献:
Telmisartan use and risk of dementia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3707
擅长领域:擅长中医内、儿、妇科和针灸科,在临床上长于膏、丹、丸、散、汤剂等剂形的使用,对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高脂血症、脂肪肝、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中风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面神经瘫痪、小儿高热不退症、厌食症、疳积症、各种营养不良症和痉厥症,以及妇科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不育,妇科各种炎症和疑难杂症,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和退变等,有独特疗效。
擅长领域:治疗甲状腺疾病、丹毒、前列腺疾患、下肢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擅长领域: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深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世医家传。1977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大家万友生、丁泽民、沈绍功、施奠邦、薛伯寿教授等。近年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完成科研项目2项,参编出版专著5部。学术上推崇脾胃学说、活血化瘀学说和中医养生保健。荣获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优秀学术成果奖、美国纽约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科研成果奖。 擅长治疗: (1)女性继发性不孕、内分泌紊乱、暗疮色斑、卵巢早衰、性冷漠、抑郁症、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围绝经期综合征。 (2)小儿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腹泻或便秘、反复感冒、久咳、多汗、夜啼、遗尿、湿疹、荨麻疹、皮炎、疝气。 (3)男性性功能障碍、精液异常、不育、原因不明发热、胃肠肝胆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颈肩腰腿痛、眩晕、头痛、口腔溃疡、痤疮、鼻咽中耳炎、肿瘤调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