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患者血糖难达标?别忽略低血糖!

2019-11-26 00:18:54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怎么管理?专家为你支招……


  糖尿病是一个全球化的疾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官网发布的最新全球糖尿病地图,2019年全球有约4.63亿20-79岁的糖尿病患者。中国患病人数高举全国首位,达1.164亿;预计到2030年可达1.40亿!

  然而,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血糖过低现象。低血糖可导致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也是血糖难以达标的主因之一。

  在22日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第二十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上,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彭永德教授就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低血糖:糖尿病管理的主要障碍

  一项对1147名血糖达标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患者进行的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结果显示,通过全天的血糖变化监测,比较不同晚餐后3小时血糖两组间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显示,有37.2%的患者在监测期间发生低血糖,其中60.8%为无症状低血糖,49.2%为夜间低血糖。

  彭教授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低血糖会导致心功能不全和猝死,这些证据包括由低血糖引起的各种心律失常报告,以及报告心脏复极异常的研究。2019年《柳叶刀(Lancet)》上的一篇综述显示,低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CVD)及死亡风险的机制涉及多种病生理变化。

  来自韩国的一项研究从国家健康保险系统数据库(覆盖全部韩国人口)中调取了150万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线和随访数据,对2009年被归类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体进行筛查,并统计2007年-2009年间的严重低血糖发作情况,及其与心血管疾病(新发心梗、卒中、心衰)风险和全因死亡率的关系。

  经过5.7年的随访后,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与无严重低血糖发作患者(对照组)相比,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3次的糖尿病患者,心梗、卒中、心衰和全因死亡率分别增加86%、114%(1.14倍)、159%(1.59倍)和228%(2.28倍)。

  而一项为调查专家们认为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制定和临床决策的因素,而对全球范围内244为知名糖尿病专家进行的调查问卷研究,结果显示:低血糖,是影响血糖控制目标制定的首要因素。

  那么,到底多少算低血糖?

  对于接受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3.9 mmol/L就属低血糖范畴,介于低血糖带来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及多种病生理变化,在新版的CDS指南中,对低血糖进行了分层(《2019 ADA糖尿病防治指南》中低血糖的分层标准与CDS一致。)

  血糖警惕值:血糖≤3.9 mmol/L,需要服用速效碳水化合物和调整降糖方案剂量;

  临床显著低血糖:血糖<3.0 mmol/L,提示有严重的、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低血糖;

  严重低血糖:没有特定血糖界限,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且需要其他措施帮助恢复的低血糖。

  低血糖始终是糖尿病相关指南中的关注重点,也是降糖药物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

  降糖药的选择,指南怎么说?

  首先,一起来看看这些年,低血糖给国外指南带来的变更:

  2015年ADA/EASD联合声明:将低血糖的风险作为降糖药物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

  2017年ADA/EASD联合声明:血糖低于54mg/dL(3.0 mmol/L)是临床显著低血糖,在评估降糖药物的临床研究中应该报告。

  2017年持续血糖监测(CGM)使用的国际共识,按照下述方法量化低血糖:

  评估血糖低于70mg/dL(3.9 mmol/L)或54 mg/dL(3.0 mmol/L)占CGM值的比例或低于上述血糖水平所占时间;

  在CGM测量过程中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次数。

  而在2018年4月,英国糖尿病协会联合住院治疗组(JBDS-IP)更新发布了成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住院管理(第3版),指南主要针对≥16岁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住院管理提出指导建议。

  其中指出:口服降糖药(OAD)或胰岛素使用不当是住院患者低血糖的潜在原因。

  说到OAD,不得不提这个药物——传统的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适用于大部分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体重正常或轻度消瘦的患者,主要用于饮食和运动治疗不能使病情获得良好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促泌剂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来发挥疗效,因此只有患者的胰岛功能好,促泌剂才能物尽其用。

  然而,这个适用于大部分患者的药物,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缺陷——一项纳入27个临床试验,共计11197名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胰岛素促泌剂显著增加了低血糖风险。自此,传统促泌剂开始了它的指南变迁之路——

  2017年:在2017年的CDS指南中,去除了2013版指南中对于磺脲类药物“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的描述;

  2018年:在2018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ACE)发布《2018 AACE/ACE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共识声明》中将磺脲类/列格奈类药物的单药治疗变更为谨慎使用;

  同年,ADA指南也强调:磺脲类药物具低血糖风险,需谨慎使用。

  那么,究竟该如何优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呢?

  为了更好的管理糖尿病,国内外权威组织发布了糖尿病管理一致策略——个体化合理用药。这个策略兼顾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成本、降糖疗效及低血糖风险等因素。

  最后,彭教授强调,个体化用药不是凭借医生的主观意识,而是具体结合患者的病情、危险因素、经济状况等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那么,糖尿病患者的首要考虑因素,你知道是什么了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彭永德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彭永德,男,主任医师,教授,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医学博士(MD,PhD),现任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主任、内科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加拿大Dalhousie大学博士后,曾在美国哈佛大学Joslin糖尿病中心研修学习。1984年8月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系,1990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获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分泌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赴加拿大达尔豪西(Dalhousie)大学、IWK健康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在20年的医、教、研工作中,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及各种内分泌疑难病症等的诊治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相关专题
甜蜜医馆第14期:手术+血糖控制“双剑合璧”!糖尿病白内障不难治!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疾病,其危害主要是由于高血糖而导致的急慢性并发症,而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当中,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是最为多见的两个,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而且手术之后往往效果很好。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姚欣艳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蒋红玉深圳罗湖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深圳市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原副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原中医科主任。   诊治范围: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荨麻疹,暗疮,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不孕不育症,顽固性咳嗽,小儿消化不良,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养。主持和参与国家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5项获科技进步奖。编著主编与参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 潘慧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领域: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