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在我国的高发现状,之前小界在文章中已经谈到很多,(相关阅读:为什么中国成了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随着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病理生理研究的进展,仅仅实现血糖控制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糖尿病人的临床需求。可以说,糖尿病管理已经迈入了“糖尿病+”的时代。
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虽然血糖管理依然是糖尿病管理的重点,但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心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等)、合并脂代谢异常、合并高血压等情况,也已经纳入糖尿病管理的范畴。
2019年8月22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CSE2019)在武汉开幕,来自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建英教授就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管理策略进行了精彩的分享。
42%的患者有脂代谢异常!
T2DM患者常常伴有典型的致动脉粥样硬化血脂异常,主要有以下3个特征:
升高的甘油三酯(TG)
降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多
之所以会出现这三个主要的脂代谢异常特征,是在T2DM患者胰岛素不足(包括绝对和相对不足)、胰岛素抵抗及其带来的腹型肥胖等多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导致脂代谢产物的清除遭遇阻碍,因此,在T2DM患者中,临床常常见到多种类型的脂代谢异常——混合型血脂紊乱。
刘建英教授介绍,在临床诊疗中,有42%的T2DM患者出现血脂异常,但其中仅有55%的患者接受合理治疗,而能够成功达标的患者仅有12%……这表示着,在T2DM合并血脂异常的管理中,道阻且长。
T2DM+血脂异常,如何管理?
刘建英教授结合国内外的指南进行了T2DM患者合并血脂异常的管理进行了解读,她指出:近年来各国指南层出不穷,要求临床医生加大对血脂的控制力度。
2018年美国胆固醇管理指南将原本已经被剔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013版指南中被剔除)重新纳入血脂管理体系。
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联合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公布的针对心血管疾病(CVD)的一级预防指南指出:对于LDL-C≥190mg/dl的患者和40-75岁糖尿病患者,依然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一级预防。
因此,对于内分泌领域的医生来说,熟悉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在2017发布的《中国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就明确地对T2DM患者的 ASCVD风险分层及血脂管理目标以及管理流程进行了推荐。
编者按
T2DM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年龄等因素,妥善进行筛查、管理和治疗。
在今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ADA2019)上,关于降低LDL-C的话题也曾引起学术争鸣(回顾文章:论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强化降低,到底有没有用?!?ADA 2019),对于T2DM患者的血脂管理问题,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擅长领域:甲状腺疾病及内分泌疾病,擅长甲亢、甲减、桥本病、糖尿病、多囊卵巢、代谢异常、甲状腺炎、甲状腺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失调、甲状腺激素异常等引起的不孕不育症的治疗和孕期管理、生活指导,在治疗各种代谢内分泌异常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