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BMJ:预防糖尿病,这些能吃,那些不能吃!

2019-07-11 00:14:33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最近发表在BMJ的文章显示,全谷物、谷物纤维、适当的酒精摄入降低糖尿病风险,红肉、加工肉、培根、加工肉类的摄入增加糖尿病风险。


  最近发表在BMJ的文章显示,全谷物、谷物纤维、适当的酒精摄入降低糖尿病风险,红肉、加工肉、培根、加工肉类的摄入增加糖尿病风险。

  1

  今天吃什么?远离糖尿病,我又该吃些什么?

  每日三省吾身:早饭吃什么?午饭吃什么?晚饭吃什么?看到一样东西也要问三个问题: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然而,对于已经不愁温饱的人们而言,比起填饱肚子更重要的是怎么吃的健康。肥胖、糖尿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接踵而至,我们该怎么吃才能避开这些疾病的明枪暗箭?最近来自BMJ的一项伞式荟萃分析就事无巨细地为我们彻底解答了怎么吃才能避免糖尿病的问题。

  这篇文章从11413项研究中经过层层筛选最后纳入了53项符合作者高标准、严要求的研究,涉及153种饮食相关的行为方式、食物组、具体的食物饮料、常量营养素或微量营养素对于糖尿病的影响,绝大部分研究具有中高度的方法学质量,保证了这一文章结果的可靠性。最终研究人员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这项大型分析的结果。

  1饮食行为或饮食质量指数

  对于健康饮食模式和调整的健康饮食指数(AHEI)较高的依从性与较低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有关;可能会带来较高尿酸负担或高血糖负荷的饮食则与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而不健康的饮食模式也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

  2食物组、食物和饮料

  在食物方面,全谷物摄入和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红肉、加工肉类和培根摄入与糖尿病风险升高有关。蔬菜、水果、精制谷物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黄色蔬菜和富含脂肪的鱼类摄入可能与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全麦面包、糙米、橄榄油、浆果、苹果等食物可能与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土豆和汉堡包的摄入可能与糖尿病风险增加有关。不过,研究人员没有找到许多食物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确切关系,如坚果、大米、豆制品等。在饮料方面,含糖饮料、果汁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而咖啡则能降低糖尿病风险。

  3酒精饮料

  每天适当的酒精摄入(12-24g/d)与糖尿病风险的降低有关。不过,研究人员指出酒精会对健康造成其他不良影响,比如肝硬化。这反而会增加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由于总酒精、酒精饮料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呈现U型的关系,同时考虑到酒精滥用和其他不良影响的风险,对待这一结果应该谨慎。

  4常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

  谷物纤维能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植物脂肪和总纤维同样可能具有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作用;蛋白质,动物蛋白与钾可能与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不可溶纤维、蔗糖、胆固醇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不过有一系列的营养成分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如可溶性纤维、植物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等。微量营养素中,镁、多酚、钙、儿茶素、酚酸、咖啡因和花青素可能与糖尿病风险降低有关,有极低治疗的证据表明维生素C和维生素E可能与糖尿病发病风险负相关。同样,与糖尿病发病关系尚不明确的微量营养素也有一大串,如黄酮、木脂素、维生素D、番茄红素等。

  研究指出,虽然目前有大量的研究探索了饮食和糖尿病之间关系,但许多研究的质量还是很低。同时,对于特定的食物比如大米、鱼类、油脂在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此外,加工肉类、未加工肉类、红肉、总的肉类摄入与糖尿病的关系等互相矛盾的结果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在吃什么的问题上,人类可是真够认真的!

  2

  别再难过了!治疗抑郁症,改善糖尿病死亡!

  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风险来自于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都是糖尿病患者的“杀手”。不过,抑郁症似乎给糖尿病患者死亡又蒙上了一层阴影,糖尿病患者重度抑郁症的发生率异于常人,抑郁和自杀、意外、暴力和疾病所导致的额外死亡风险显著相关。对于同时患有抑郁症的糖尿病患者而言,考察抗抑郁治疗对于其死亡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近来自中国台湾的研究使用了2000年以来健康保险数据库中的53412名新诊断的糖尿病以及抑郁症患者的数据并随访至2013年,评估了抗抑郁药物(ATD)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还比较了不同种类的ATD对糖尿病患者影响水平的差异。

  结果显示,ATD能够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用药剂量最大的患者中能够降低超过1/3的糖尿病患者死亡(HR 0.65, 95%CI 0.59-0.71)。同时,不同类型的药物对于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ERI)能够降低的80%死亡风险(0.20, 0.07-0.63),效果在诸多ATD中最为显著。其他ATD,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米氮平、三环/四环类抗抑郁药和曲唑酮能够降低的死亡风险在27%~48%不等。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不但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反而会使其增加近一半(1.48, 1.09-1.99)。

  研究人员认为,炎症可能是ATD和糖尿病患者死亡之间的中间人,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此外,ATD还可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凝血系统状态,防止心血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出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ATD虽然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但却有可能让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同时抑郁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研究继续支持在糖尿病患者中筛查和治疗抑郁症,从而改善它他们的预后,但抗抑郁药物治疗在其他疾病中却有可能带来相反的作用。因此,接下去还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现象背后的机制,才能让我们更好运用这些药物。

  3

  间歇性断食,保护好胰腺,真的不得糖尿病!

  全球的肥胖患病率在近4-5年来几乎翻番,2016年大约13%的成年人肥胖,39%的成年人超重。肥胖于糖尿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关,最近认为这与肥胖是异位的脂肪堆积有关,比如我们常常就听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就是脂肪在肝脏中堆积所致。其他容易出现脂肪堆积的器官还有胰腺,这一器官甚至比肝脏更容易出现脂肪的堆积,作为胰岛素的分泌器官,这种堆积似乎与糖尿病密不可分。

  过多的能量摄入是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和异位脂肪堆积不可忽视的原因,而间歇性禁食(intermittent fasting, IF)等限制能量摄入的饮食模式最近也越来越火。最近来自德国的研究就探索了IF对于胰腺脂肪堆积的影响,发现了这一饮食模式在保护胰腺,预防糖尿病中的作用。

  研究基于肥胖的小鼠开展,对其分别采用自由摄取的高脂饮食(NZO-AL)或隔日禁食(NZO-AL)的方式饲养,同时还设置了作为对照的ob/ob小鼠,观察这些小鼠胰腺内脂肪堆积、血糖稳态、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功能的变化。

  结果发现,与NZO-AL小鼠相比,NZO-IF小鼠更“瘦”,在胰腺和肝脏内的脂肪堆积分别减少32%和35%,血糖也更为稳定。ob/ob小鼠出现了胰岛素抵抗和肝脏内的脂肪堆积,但胰腺内脂肪量依然较低。可NZO-AL小鼠就没那么开心了,虽然吃得很爽,但器官内的异位的脂肪堆积明显损害了它们的健康,出现了胰岛功能受损。

  进一步的胰腺脂肪和胰岛细胞共培养证明,胰腺脂肪细胞能够诱导胰岛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并释放比身体其他部位,如腹股沟的白色脂肪组织脂肪细胞更高水平的游离脂肪酸。由于脂肪组织的储存能力有限,这些游离脂肪酸可能就会去往它们不该去的地方,被异位储存起来。

  研究认为,肥胖导致的异位脂肪堆积显然会影响到健康,其中胰腺脂肪堆积会参与到糖尿病的发病中来。为了预防肥胖的这些并发症,尝试间歇性断食可能是有一种不错的选择。这一饮食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胰腺内的脂肪堆积,从而阻止糖尿病的发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明长生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擅长领域: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亲属肾移植、肝移植,肾移植后抗排药的应用,移植肾慢性失功的诊治。

  • 王曙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擅长领域:内分泌疾病、骨质疏松、糖尿病、甲状腺等。

  • 段海涛深圳罗湖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深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世医家传。1977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大家万友生、丁泽民、沈绍功、施奠邦、薛伯寿教授等。近年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完成科研项目2项,参编出版专著5部。学术上推崇脾胃学说、活血化瘀学说和中医养生保健。荣获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优秀学术成果奖、美国纽约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科研成果奖。   擅长治疗:   (1)女性继发性不孕、内分泌紊乱、暗疮色斑、卵巢早衰、性冷漠、抑郁症、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围绝经期综合征。   (2)小儿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腹泻或便秘、反复感冒、久咳、多汗、夜啼、遗尿、湿疹、荨麻疹、皮炎、疝气。   (3)男性性功能障碍、精液异常、不育、原因不明发热、胃肠肝胆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颈肩腰腿痛、眩晕、头痛、口腔溃疡、痤疮、鼻咽中耳炎、肿瘤调治。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