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年底,寒冷的冬季加上过年饮食的不节制等等,糖尿病患者就诊、住院的比例会迎来一波“高峰期”,如何安全过冬,也往往是糖尿病患者最头痛的话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李万根表示,冬季,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四件小事,才能安然无恙。
第一件事:糖友要注意足部保暖,泡脚要小心!
冬季是糖尿病足的高发季节,李主任表示,每年因糖尿病足就诊的糖友会比平时多5成,主要原因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血管功能就较差,周围神经出现病变,造成了足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感觉也比较迟钝,加上冬季容易发生冻疮、皲裂等,一旦出现皮肤破损或真菌感染,就会导致慢性溃疡的发生,而且经久不愈,最后甚至发展成难以控制的严重感染。
很多糖尿病患者直到足部要保暖,往往选择泡脚、或睡觉时用热水袋或者电热宝放在足部取暖,但这种往往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之前说道,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觉会比正常人迟钝,感觉到的热的温度值比正常人高很多,可能糖尿病患者觉得热了,但温度已经足够烫伤了。
专家建议,保护足部,最好平时穿宽松合适的鞋子和袜子,洗脚时温度控制在37摄氏度以下,洗脚后记住要仔细擦干足部的皮肤,并且认真查看是否有破损、红肿、青紫、水泡等情况,如果有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
第二件事,皮肤容易干燥瘙痒
糖尿病患者在冬季时,皮肤最容易出现干燥瘙痒,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高,体内容易缺水,血糖越高,干燥的程度越明显。
因此,针对这种状况,首先日常可以涂抹一些润肤露,洗澡的时候时间不宜太长,温度不宜过高,不要用刺激性的沐浴露,但切记,脚趾之间不要涂抹保湿乳液,容易诱发真菌感染,在饮食上最好多喝水,少吃辛辣油腻食物。
第三件事,糖友们一定要预防感冒
寒冷的天气最容易让人感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由于血糖不稳定,本身免疫力就比正常人弱,因此更容易受到感冒的侵袭。
因此,在冬季糖友们一定要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室内外的温差要额外留意,避免因为大量出汗,此外还要注意居室通风,避免细菌在屋内蔓延。
第四件事:做好血糖的监测
很多糖尿病患者不清楚的是,冬季是血糖最容易波动的季节,即使你正在规律的用药治疗,也要注意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
专家建议,最少一周要安排一天测量血糖,血糖不达标或者血糖波动厉害的患者,3天做一次血糖监测。
一般监测的时间在三餐前和睡觉前。
专家提醒,血糖的目标值为空腹血糖在7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0毫摩尔/升以下。
擅长领域: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深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世医家传。1977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大家万友生、丁泽民、沈绍功、施奠邦、薛伯寿教授等。近年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完成科研项目2项,参编出版专著5部。学术上推崇脾胃学说、活血化瘀学说和中医养生保健。荣获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优秀学术成果奖、美国纽约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科研成果奖。 擅长治疗: (1)女性继发性不孕、内分泌紊乱、暗疮色斑、卵巢早衰、性冷漠、抑郁症、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围绝经期综合征。 (2)小儿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腹泻或便秘、反复感冒、久咳、多汗、夜啼、遗尿、湿疹、荨麻疹、皮炎、疝气。 (3)男性性功能障碍、精液异常、不育、原因不明发热、胃肠肝胆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颈肩腰腿痛、眩晕、头痛、口腔溃疡、痤疮、鼻咽中耳炎、肿瘤调治。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糖尿病合并尿毒症)、亲属肾移植、肝移植,肾移植后抗排药的应用,移植肾慢性失功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