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胰岛素和口服药都能降血糖,糖尿病患者到底应该怎么选

2018-07-11 15:47:29糖友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策略是基于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采取是生活方式干预还是加用药物治疗,是单药、双药、三药还是需要胰岛素治疗。降糖治疗也要分步走,是一个阶梯式的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策略是基于血糖水平,根据血糖水平采取是生活方式干预还是加用药物治疗,是单药、双药、三药还是需要胰岛素治疗。降糖治疗也要分步走,是一个阶梯式的治疗。

  如何选择降糖药

  1.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轻度升高,可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合理的饮食和运动措施。如糖化血红蛋白≥9.0%应考虑起始两药联合治疗。

  2.如果单纯生活方式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糖化血红蛋白≥7.0%),应及时开始药物治疗,若无禁忌证,2型糖尿病治疗首选二甲双胍,且应一直保留在降糖方案中。如不适合二甲双胍可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

  3.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而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或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不适合二甲双胍者可采用其他口服药间的联合治疗。

  4.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而血糖仍不达标者(糖化血红蛋白≥7.0%),可加用胰岛素治疗(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也可以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治疗。

  5.如上述1-2次胰岛素注射血糖仍不达标,则应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基础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同时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瑞格列奈等)。哪些人群需要用胰岛素治疗

  新发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明显的高血糖症状(口渴、多饮、多尿及体重下降等);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我国指南推荐对于HbA1C(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美国指南推荐HbA1C≥10%和/或血糖≥16.7mmol/L的患者;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与1型糖尿病鉴别困难时,时间均以2周至3个月为宜。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较大剂量多种(≥3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7.0%时,或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显著下降时。

  糖尿病患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围手术期、感染、妊娠或病情危重等,均需要胰岛素治疗。

  您知道降糖药物该怎么选了吗?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吴光秀副主任医师 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  内分泌科

吴光秀是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具有22年的行医经验,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董振华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风湿免疫病、慢性肝病、内科杂病及肿瘤辅助治疗。TCM treatment for rheumaimmune systemic diseases, chronic liver diseases, tumor and other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

  • 戴永辉福州市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针灸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各种关节痛、失眠、头痛、胆囊炎、胆石症、便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单纯性肥胖、痤疮、黄褐斑、月经不调、痛经、不孕、更年期综合症抑郁症、哮喘、咳嗽、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小儿脑瘫、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糖尿病发症、中老年压力性尿失禁、下肢静脉曲张、面瘫和中风后遗症后期康复治疗等。

  • 姚欣艳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