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整天都喊饿,低血糖该怎样吃饭?

2018-01-26 00:18:26医学界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饿得快可不一定是啥好事,小心低血糖!

  好饿好饿好饿!隔壁家的阿姨最近退休了,在家里没事干老爱吃,一年不到胖了好几圈,最近几个月还频繁出现头晕、盗汗,比以前还更容易饿了。

  到医院一查,考虑功能性低血糖症,院里医生一句“注意饮食,少食多餐”就把阿姨打发回家。

  这下好了,问题落到附近唯一一个学医的我头上了,“小刘啊,究竟低血糖平时应该怎样吃饭啊?”这就给阿姨也为大家讨个明白。

  1什么是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所致的综合症。

  轻度低血糖的成人和儿童可能会经历以下早期症状:饥饿、颤抖、出汗、焦虑、易怒、脸色苍白、心悸、心跳加快、嘴唇刺痛、头晕、疲弱等。

  严重的低血糖症,也称为糖尿病休克,可能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精神混乱、非理性无序行为,类似于醉酒、无法进食或喝水等症状。

  低血糖症可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不能轻视!其并发症包括:癫痫发作、意识丧失甚至昏迷等。低血糖症通常是糖尿病的征兆,或者是糖尿病控制不善,忽视低血糖症会使糖尿病变得更加严重。

  2低血糖症的诊断及治疗

  低血糖症通过测量血糖水平可诊断:一般以成人血浆血糖浓度(血浆真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2.8mmol/L,或全血葡萄糖<2.5mmol/L为低血糖。临床医生需要检查病人的病史,是否服用过任何药物,以及他们的饮酒情况。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应确定为器质性或功能性低血糖及其病因。器质性者多为空腹低血糖,发作时间较长(大多>30min),且多呈顽固性,进行性, 罕见自愈;功能性者多有植物神经不稳定的症状,餐后1-4h发作,每次发作<30min,呈间歇性,非进行性,可自愈。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各不相同:

  1、糖尿病患者

  引起低血糖的最常见原因为糖尿病治疗药物,当药物及胰岛素剂量过高而自身食物摄入不足或运动量过大时,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2、非糖尿病患者

  药物:除降糖药外,其他药物也可引起低血糖(尤其是儿童或伴有肾衰竭的患者),如疟疾治疗药物奎宁。

  过度饮酒:大量饮酒同时摄食不足会导致肝脏释放储存糖原受阻,造成低血糖。

  严重疾病:严重的肝脏疾病(重度肝炎)、肾脏疾病(影响药物正常排泄)、神经性厌食症(长期饥饿)等。

  胰岛素过量分泌:胰腺的肿瘤(胰岛素瘤)可能导致胰岛素的过量分泌,进而造成低血糖的发生。胰腺β细胞肿大也可造成胰岛素的过量分泌。

  激素不足:肾上腺和脑垂体的某些疾病会导致调节葡萄糖生产的激素不足;伴有这些疾病的儿童相较于成年人更易发生低血糖。

  其中Whipple三联征为典型的胰岛素瘤表现,如下:①自发性周期性发作低血糖症状、昏迷及精神神经症状,每天空腹或劳动后发作者;②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③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消失。

  低血糖发作时,①轻者立即进食含糖食物、饮料,不能口服者静注50%葡萄糖50ml;②重者及昏迷者:立即注射50%葡萄糖50-100ml,同时予10%葡萄糖静脉滴注,直至患者清醒,可自行进食。因服用格列本脲所致低血糖者,需连续3天静滴5%-10%葡萄糖直至血糖稳定。有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或低血糖持续严重,可予以可的松100-300mg静脉注射。

  低血糖症的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

  (1)胰岛细胞瘤应手术切除;

  (2)医源性低血糖应调整降糖药;

  (3)胃肠手术后反应性低血糖应少量多餐;

  (4)其他内分泌疾病致低血糖应治疗原发病,补充所缺激素;

  (5)特发性低血糖:高蛋白、脂肪摄入量,少量多餐,以及抗焦虑治疗。

  3适合低血糖症的饮食

  ★ 低血糖症星人的一日三餐

  (1)早餐:

  低血糖症患者早上醒来后应尽可能早地吃早餐,因为经过一晚的睡眠,血糖水平可能已经降低很大幅度了。建议早餐应限制果汁的摄入量,避免任何加糖饮料,因为这会导致血糖水平变得不稳定。

  一些理想的早餐选择包括:煮熟的鸡蛋和全麦吐司,浆果,葵花籽,龙舌兰和肉桂,希腊酸奶,浆果,蜂蜜,燕麦。肉桂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可以在许多早餐食品中撒上肉桂粉。

  (2)午餐:

  低血糖症患者饮食上需要小心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这需要他们认识一个概念:血糖生成指数( GI),它通常反映了一个食物能够引起人体血糖升高多少的能力。

  一些看起来很健康的食物,其GI值可能很高,这都是低血糖症星人应该小心的“陷阱”!通常GI低于55的被称为低GI食品。一般GI值在40以下的食物,是低血糖症患者可安心食用的食物。

  午餐应该是一顿比常人“迷你”的午餐,量较少但富含蛋白质、健康的脂肪和复杂的碳水化合物,选用GI值低的食物能慢慢释放能量,不会引起剧烈的血糖波动。

  (3)晚餐:

  低血糖症患者的晚餐应以少量食物裹腹即可,好的晚餐选择包含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推荐:鸡肉或三文鱼、豆腐,糙米和蔬菜,各种豆类如扁豆、芸豆、鹰嘴豆都是极好的选择。

  (4)零食:

  低血糖星人适合少食多餐,建议在两顿正餐之间加餐,一般以有营养的小零食为主,以保持血糖的稳定,并有助于确保日常饮食中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健康脂肪、蛋白质和纤维碳水化合物。一般推荐水果、坚果、全麦面包或饼干、鹰嘴豆等等。

  另外注意在运动锻炼前吃一些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小点心,因为剧烈运动和持续性运动均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

  ★ 管理低血糖小tips

  (1)食用杂粮及健康的脂肪可以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

  (2)出现轻微的低血糖症状,可食用一些GI值高的食物(15-20克)快速回复血糖水平,比如一小杯果汁或几块饼干,切勿过量。

  (3)如果15分钟后低血糖症状仍未消退,继续食用15-20克。

  (4)日常饮食注意:①避免高糖食物,包括糖果、含糖饮料和加糖的果汁;②选择GI值低的食物;③戒酒。

  (5)持续出现低血糖症状,补糖后未能缓解者,或出现低血糖严重症状如休克等,应立即求医。

  (6)低血糖症是一种可控制的病症,早期诊断意味着可以控制症状。不及时治疗,低血糖症的症状会变得更加频繁出现和更危险。

  4如何预防低血糖发作?

  预防低血糖的方法包括:

  1.检查血糖水平:定期检查血糖水平,知道如何确定自己出现低血糖症状。

  2.规律饮食:保持饮食习惯。

  3.酒精:遵循医生建议的每日酒量上限,喝酒后吃点东西。

  4.锻炼:锻炼前吃点含糖量高的食物。

  5.未出现低血糖做准备:随身携带一盒糖果,以防出现症状。

  6.让周围的人了解你的情况:应该让朋友、同事和家人知道自己可能会出现低血糖,使其可及时应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甜蜜医馆第14期:手术+血糖控制“双剑合璧”!糖尿病白内障不难治!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疾病,其危害主要是由于高血糖而导致的急慢性并发症,而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当中,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是最为多见的两个,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而且手术之后往往效果很好。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魏文斌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领域:眼底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和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

  • 姚欣艳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孙克平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擅长领域:治疗甲状腺疾病、丹毒、前列腺疾患、下肢周围血管病(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症)等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