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不正常或睡眠过程中出现异常的行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两类:一类是睡眠过多,如因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或昏睡;另一类是睡眠不足或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或早醒、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等。在糖友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是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类患者貌似睡得很好、鼾声如雷,实则未能真正地进入睡眠。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的OSAHS患病率在23%~75%;经北京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研究发现,我国住院2型糖友中OSAHS的患病率接近70%,另有半数以上糖友有其他类型的睡眠障碍,如失眠和早醒等。大量研究已经证实,睡不好严重有害糖友的健康。第一,睡眠障碍导致有效睡眠时间缩短,这会抑制胰岛素分泌并使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机体发生胰岛素抵抗。第二,睡眠障碍会影响正常的激素昼夜节律,如夜间升高血糖的激素(皮质醇等)浓度升高会导致晨起时胰岛素抵抗加剧,生长激素分泌时间的延长也会引起机体血糖水平升高。第三,睡眠障碍会改变机体的食欲调节激素分泌,使人吃得过多,同时白天由于嗜睡、疲倦而活动量下降。这易导致肥胖的发生,并加重胰岛素抵抗。
糖友如何才能睡得更好呢?首先,糖友应限制白天睡眠时间,除老年人白天可适当打盹片刻外,应避免在白天睡觉。其次,要养成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制度,保持人的正常睡-醒节律。糖友不应在床上看书、看电视或工作。另外,在准备入睡前6小时避免摄入刺激性物质,如咖啡、酒精、浓茶或大量吸烟等。睡前不进行剧烈运动,不听摇滚类等刺激性音乐,可以伸个懒腰放松,也可反复计数放松心情。入睡时可选择舒适的姿势如右侧卧等,尽量避免声光刺激,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放松心境。最后,如果经上述调节后仍出现失眠等症状,要及时就医,经医生评估后对症治疗。如出现打鼾等症状,要及时检测甲状腺功能,治疗由于甲状腺功能减退所引起或加重的OSAHS。若OSAHS是由于黏膜组织肥厚等引起的,也可选择手术矫正治疗。同时注意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减肥。
此外,糖友也需注意睡眠安全。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都有可能出现夜间低血糖。研究显示,1型糖尿病发生夜间低血糖风险更高,并且使用胰岛素和促胰岛素分泌剂会进一步提高这种风险。夜间入眠后是低血糖的高发时段,怀疑发生低血糖的糖友应当进行夜间血糖监测,必要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加以明确,但不必整夜检测,以免影响睡眠。夜间低血糖的表现因人而异,有些糖友表现为易被唤醒,醒后感到头晕、心慌、胸部发紧、身上出汗等;有些则反复做恶梦,夜间惊醒。这类人群还要注意睡前不要进行大量运动,必要时可咨询医生后在睡前加餐。
还需注意,2型糖友有可能出现夜间血糖过高,原因是使用降糖药物剂量不足、晚餐吃得过多、餐后运动量过少等,长此以往将出现糖尿病相关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如果血糖骤然升高还可能会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夜间高血糖易出现多尿、口渴,导致糖友如厕和饮水增加,影响睡眠。糖友可遵医嘱改进生活方式、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控制血糖以利安眠。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疾病,其危害主要是由于高血糖而导致的急慢性并发症,而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当中,视网膜病变和白内障是最为多见的两个,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目前,对于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而且手术之后往往效果很好。
擅长领域: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教授、深圳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深圳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常务编委。世医家传。1977年考入江西中医学院中医系,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大家万友生、丁泽民、沈绍功、施奠邦、薛伯寿教授等。近年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完成科研项目2项,参编出版专著5部。学术上推崇脾胃学说、活血化瘀学说和中医养生保健。荣获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优秀学术成果奖、美国纽约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科研成果奖。 擅长治疗: (1)女性继发性不孕、内分泌紊乱、暗疮色斑、卵巢早衰、性冷漠、抑郁症、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习惯性流产、乳腺增生、盆腔炎、卵巢囊肿、围绝经期综合征。 (2)小儿厌食、消化不良、营养不良、腹泻或便秘、反复感冒、久咳、多汗、夜啼、遗尿、湿疹、荨麻疹、皮炎、疝气。 (3)男性性功能障碍、精液异常、不育、原因不明发热、胃肠肝胆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颈肩腰腿痛、眩晕、头痛、口腔溃疡、痤疮、鼻咽中耳炎、肿瘤调治。
擅长领域:冠心病的介入治疗、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冠心病的早期诊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的治疗等;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重症心肌梗死的救治(包括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高脂血症以及糖尿病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研究
擅长领域:内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不孕不育症等妇科疾病,顽固性咳嗽,暗疮,小儿消化不良,慢性荨麻疹,以及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和对人体亚健康状态的调养等方面有独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