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发病率高、危害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糖尿病在中国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高达9.7%,患病人数为9240万,处于糖尿病前期人数为1.48亿,后者数量已达世界第一位。
同时,2型糖尿病发病呈年轻化态势,20-40岁患病者屡见不鲜。糖尿病所导致的长期高血糖将对组织器官造成严重的损害,引起眼病、代谢紊乱、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管关节病等。
倘若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进行干预,将使60-80%的糖尿病转变为可防可治。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糖尿病专家们对早期预警生物标记物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教授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在2015CDS年会上指出,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早期预警生物标记物研究推动了临床转化的研究,为实现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早期干预,使得疾病防治的关口前移成为可能。
迄今,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预警仍是目前基础医学想临床转过过程中面临的难题。肝脏、脂肪、骨骼等组织产生的细胞因子参与器官之间的交互对话,被认为在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贾伟平教授领衔的项目主要研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质运载蛋白三个血清标志物。
项目组系统研究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糖脂代谢稳态调控中的分子机制,首次发现血清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具有早期预警价值,为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提供了新手段。
同时,他们还发现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是一种血清分泌型蛋白,其水平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关,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对糖尿病血糖并发症有重要的预警价值。
此外,还首次发现脂笼蛋白2(Lipocalin-2)与肥胖和代谢紊乱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可独立预测远期心血管事件,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用能显著增加预测作用。
贾伟平教授认为,生物标志物研究是多样本集、大规模人群研究的验证,通过建立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加强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