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化验血红蛋白 预测糖尿病糖最准

2010-06-14 05:44: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 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一直关心何种检查是警示糖尿病患病风险的最佳方法。传统的空腹血糖检测似乎正在让位给糖化血红蛋白检测。<br>

  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一直关心何种检查是警示糖尿病患病风险的最佳方法。传统的空腹血糖检测似乎正在让位给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一项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布隆伯格学院公共卫生系的学者完成的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不仅在糖尿病患病风险预测方面优于空腹血糖,而且在预测中风、心脏病和全因死亡方面更有优势。该论文发表于3月号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空腹血糖水平能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是否已经患糖尿病,或是存在糖尿病的患病风险。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从更宽的时间段来反映患者的血糖,即患者近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而且在检测时无需空腹。

  该研究的全部血液样本来自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1.1万名成年人,这些人当时都未患糖尿病。研究者首先检测他们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然后随访多年,观察哪些人最后发生了糖尿病。最后,通过统计分析,找到预测糖尿病风险的最佳指标。

  研究的负责人伊丽莎白·赛文博士指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优势首先在于它的稳定性,因为不受疾病或应激状态下对检测值的干扰,所以更不容易出现“谎报军情”。结果表明,糖化血红蛋白值在5.0%—5.5%之间是正常范围。随着百分数值的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增加。糖化血红蛋白值在5.5%—6.0%之间,被认为有患糖尿病的“极高危险”,即比糖化血红蛋白值在正常范围者患糖尿病的风险大约高9倍。当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6.5%时,根据研究结果,被认为已患糖尿病。另外,美国糖尿病学会发布的糖尿病诊治指南指出:任何人如果糖化血红蛋白值在5.7%—6.4%之间,那么在5年内患糖尿病的风险极高。当数值在5.5%—6%之间时,应该采取预防措施。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结果再一次证明,糖化血红蛋白是预测患糖尿病风险更好的方法,研究者呼吁医生和各保健机构能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常规年度体检的标准项目。

(实习编辑:陈占利)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魏文斌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擅长领域:眼底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视网膜脱离的诊断和治疗,视网膜脱离手术,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

  • 潘慧主任医师北京协和医院

    擅长领域: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 蒋红玉深圳罗湖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深圳市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原副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原中医科主任。   诊治范围: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荨麻疹,暗疮,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不孕不育症,顽固性咳嗽,小儿消化不良,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养。主持和参与国家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5项获科技进步奖。编著主编与参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