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不可忽视的药源性糖尿病

2010-03-18 05:52: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约1/3死于用药不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用药不当同样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医师姜玲敏。<br><br>

  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死亡人口中有约1/3死于用药不当。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用药不当同样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医师玲敏。

  吃药也能得糖尿病?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何谓药源性疾病。据姜主任介绍,药源性疾病就是在药物治疗期间产生的一种与治疗目的无关的疾病,换句话说,就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药物的联合相互作用,对其他器官产生的毒性作用。

  药源性糖尿病是指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胰岛B细胞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分泌绝对、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达到糖尿病标准的一种继发性糖尿病。对正常人来说,因药物影响导致血糖升高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增加胰岛素代偿性分泌进行抵消,从而使血糖继续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因药物作用而导致的糖耐量损害则可能诱发糖尿病。

  在临床诊断时,应考虑两个因素:①有可疑用药史;②原来无糖尿病的人出现血糖升高,或已确认糖尿病的病人血糖控制恶化,可考虑药物导致糖尿病的可能。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与原发性糖尿病、假性糖尿病相区别。

  药物也会“看走眼”

  药源性疾病与药物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不完全相同。专家指出,任何药物都会有其特定的作用靶器官,在研发过程中也是按照特定的药理作用来设计的。但某种药物在人体内产生作用时,当其作用在人们期望的目标靶器官时,产生的就是该药物的治疗效果;当其作用在其他器官时,此时表现出的可能就是该药的副作用。以抗肿瘤药为例,其研制的目的是为了作用在某一种实体瘤上,抑制肿瘤的增殖。但在治疗方案或疗程设计不当的情况下,这种药物可能并不“长眼睛”,从而对其他细胞产生作用。比如有些肿瘤药物可能会刺激皮肤,或产生消化道反应。有证据表明,用长疗程、大剂量的化学疗法治疗癌症的同时,可能会激发其他一些癌症,如皮肤癌

  老百姓常说的“是药三分毒”,指的就是不良反应。也就是说,当药物作用在主靶器官时,发挥的就是药理作用,但同时作用于其他器官时,可能产生的就是不良反应。比如降压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扩张了血管,此时有的病人就可能出现瞬时的头晕剧烈头痛

  医患都要找原因

  药源性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比如某个病人患了红斑狼疮,需使用激素来治疗,但大剂量、长疗程的激素治疗就可能造成免疫功能受抑制,造成细菌感染。再比如,在治疗真菌感染时使用的甲硝唑,其不良反应主要是肝毒性,可能导致病人肝脏受损。这些都是药源性疾病。究其原因,姜主任指出,医患双方都有必要进行反思。

  医护人员要从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者用药时换来换去。有些病人在就诊时病情很轻微,但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这与药物使用不当必然是有联系的。此时往往不是简单的药物不良反应,而是药物的错误使用,造成病人病情加重,在治疗原疾病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疾病。从医生的角度来说,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医疗行为受利益驱动,这也是医生开药的动力之一。医生迫于医院的压力或受个人利益驱使,可能会滋生滥用药问题。

  病人自身也有原因。有些病人缺乏医学常识,反过来要求医生为自己开好药、进口药。比如对某种疾病的治疗,可选择3种药物,有的病人就去“指挥”医生,恨不得把3种药物都给自己用上。实际上如果用一种药物就能控制病情,就没必要加上其他药物。当该药物无效时,再考虑换另外一种药,这样才能把不良反应的几率减少到最低,也可以把药源性疾病产生的风险降至最低。有的病人则认为,自己到医院排队挂号,既牵扯精力又花了钱,医生只是开了几盒药就把自己打发了,甚至都不让输液。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因为输液时有可能会将大分子物质带入病人体内,促发过敏,或造成小的血凝块,最终造成血管堵塞。

  选药重在少而精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不能盲目地追求药物的新和多。”姜主任认为,治疗越简单,针对性越强越好。也就是说,药物针对主靶器官的效果越强越好。当医生为患者介绍了很多种可选的药物后,患者可以建议医生,先考虑最有效的一种药物。患者还要学会看说明书,看看医生给你开的剂量到底如何。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患者可以提出来,请医生进行调整。尤其是门诊病人,拿着医生开的药回家后,更要学会看说明书。病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但也不能与医生形成对立面。提倡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与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但始终要强调一个原则,就是不要多用药。

  专家特别强调,对治疗用药来说,总的原则是:品种越少越好,配伍越少越好。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减少配伍,就尽量减少。对于辅助治疗的药物,如免疫调节剂,包括中药辅助类、药食同源类、维生素类、营养代谢支持类等,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要防治药源性糖尿病,需做到以下几点:①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等可疑药物时,应提高警惕,注意监测血糖、尿糖,早发现,早治疗;②一旦出现血糖波动或糖尿病加重,应立即停用可以药物;③如因治疗需要,确实需继续用药,应严格考虑药物剂量,并在饮食、运动干预的基础上,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进行治疗;④警惕因使用降糖药物而引起的低血糖反应。

(实习编辑:李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糖尿病
  •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详细]

    去看看 ¥58.0
  • 糖脉康颗粒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用于气阴两虚血瘀所致的口渴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糖尿病Ⅱ型及并发症见上述症候者。[详细]

    去看看 ¥42.0
  • 降糖宁胶囊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详细]

    去看看 ¥10.45
擅长糖尿病专家更多
  • 倪青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擅长领域: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性功能减退、糖尿病足、糖尿病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压、糖尿病足,以及痛风、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内分泌性闭经、更年期综合征等。

  • 姚欣艳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 蒋红玉深圳罗湖区中医院

    擅长领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血液病专业委员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深圳市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原副会长,深圳市人民医院既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原中医科主任。   诊治范围: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擅长心脑血管疾病,脉管炎,血栓病,再障、血小板增多及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病,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结肠炎、肠功能紊乱、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荨麻疹,暗疮,糖尿病、甲亢、甲状腺良性肿瘤等内分泌疾病,焦虑、抑郁症及重症失眠等神经功能失调,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病,不孕不育症,顽固性咳嗽,小儿消化不良,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期间的治疗,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调养。主持和参与国家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5项获科技进步奖。编著主编与参编出版学术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